|
公司基本資料信息
|
經常買菜的市民會發現,如今社區菜市場的不少攤位上,除了擺滿新鮮的肉蛋菜奶,還多出了一張張微信、支付寶二維碼收款。消費者結賬時不用再渾身上下翻找零錢,只要掏出機就能掃碼支付。曾經最傳統、最土氣、最不被資本重視的社區菜市場,正逐步被微信、支付寶、中國銀聯、商業銀行等移動支付巨頭所重視,并為它們爭奪的新陣地。
買菜不用帶錢包
家住東城區東花市大街的茜茜每天上班都路過樂家菜市場。她經常在菜市場里的早點攤買包子吃。如果時間允許,她還會順便逛逛水果攤,買點香蕉、櫻桃帶到公司。“現在什么都可以微信支付,真的很方便。以前想買兩個蘋果還怕攤主不肯,現在都刷機,不用再找零錢了,一個都可以買,真的挺好。”茜茜告訴記者,現在她每天上班買早點、騎單車出行、中午吃飯等等都可以刷機支付,幾乎不需要再帶錢包了。
在馬連道地區一家新發地菜籃子直營店,收銀員用紙板了一個大大的微信收款二維碼,掛在電子秤顯示器的下方,顧客要往后退幾步才能把碼掃全。同時,電子秤下方還擺著支付寶收款二維碼。收銀員說:“我們鼓勵顧客用機支付。如果顧客都用機支付,收銀速度能提高不少。”
在三源里菜市場經營馬來西亞進口零食的張曉華,最近學會了使用支付寶的二維碼到賬語音提醒功能。“支付寶到賬450元。”一聲清脆的報賬聲從她機里傳出來。在嘈雜的市場里,張曉華特意調大了機聲音,希望能清晰地聽到顧客在機支付結束后付賬的消息。她說這樣能讓自己的心情特別好。
上個月,三源里菜市場和順義區市場中心所管轄的47家農貿市場、12家便利店、9家社區生鮮超市與支付寶簽訂合作協議,宣布加入支付寶發起的無現金聯盟。順義區市場經營中心副主任陳華斌說,在他所的商戶中,有70%到80%的商戶已經自發了支付寶或微信的二維碼。據他介紹:“用機支付的顧客越來越多,商戶也要隨著潮流而動。”“現在要是沒個二維碼,菜都拼不過別人。”一位順義的攤主笑著說。
微信和支付寶先發力
以前菜市場這個陣地并不為金融巨頭所重視,但從去年開始,大家開始注意到這個市場的“潛力”。
微信支付首先推出了針對商家收款的微信商戶平臺,但由于商戶需要對系統二次開發,用者甚少。隨后,微信又推出了無門檻版的微信買單,同時借助開放平臺,如大眾點評等,微信支付才在中小商戶中鋪開。騰訊副總裁張穎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曾表示,今年微信支付的目標是覆蓋中國超過1000萬的小商戶。
支付寶真正發力菜市場,是從今年才開始的。今年2月,支付寶推出針對小商戶的收錢碼。商戶通過收錢碼收來的收入,可以享受免續費提現到銀行卡的優惠。一位菜市場商戶直言,她每天微信提現的續費少則幾十元,多則上百元。???如果支付寶不收提現費用,一個月能省下2000多元,這對店主來說很有吸引力。”而她最擔心的是“免收續費”的優惠活動能持續多久。
如果沒有收錢碼收款免續費政策,無論是支付寶還是微信,對個人用戶提現都存在終身免費的額度上限。針對商戶,微信商戶平臺官網的信息顯示,續費按照不同的行業收取0.6%到1%不等續費用。針對個人轉賬,微信提現續費是提現金額的0.1%。據說目前支付寶收款碼申請用戶數已超1300萬。除了免費大餐,支付寶還在4月立“無現金聯盟”,多家菜市場、家樂福、黃燜雞米飯等多個領域的60余家商戶為首批員。
如今,早點攤、大小商超、餐館影院、共享單車等等,衣食住行幾乎所有的消費場景,都可以通過支付寶或微信掃碼搞定。相關統計顯示,2016年第三方支付機構發生移動支付業務970.51億筆,金額51.01萬億元。支付寶、微信支付、錢包共占據91.12%的市場份額。
銀行加入“掃碼”戰
眼睜睜看著支付寶和微信在移動支付領域攻城拔寨,銀行不可能不著急。其實,多家銀行早就想開發自己的二維碼收付款系統,但礙于監管原因未能及時跟進。2014年3月央行曾下文緊急叫停二維碼支付,理由是存在一定風險隱患。不過,支付寶、微信等已有的二維碼支付仍繼續使用。直到去年12月,銀聯發布二維碼支付標準,掃碼支付才有了“合法身份”,也宣告了銀聯和???行正式加入掃碼支付戰局。眼下,工商銀行、建設銀行、招商銀行、中國銀行等多家銀行APP均已上線了掃碼支付功能,一招一式與支付寶、微信大同小異。跟此前的Apple Pay、華為Pay、小米Pay等不同,銀行推出的二維碼支付,不再受到機品牌、型號的限制。
上周末,借著“5·20”的由頭,各支付機構展開了貼身肉搏。工行信用卡發起“愛購周末”活動,力推融e聯的掃碼消費。微信當日把普通紅包升級,單個紅包最高金額從200元調整為520元,還聯合百萬門店及合作伙伴在全國發起新一輪的支付鼓勵金活動。而上個月,支付寶口碑也發布了“碼戰略”,計劃把線下300萬家門店通過二維碼與口碑店鋪接入移動互聯網。
這場混戰并非完全捉對廝殺,也有合縱連橫。上個月,建行與支付寶聯姻,雙方表示將實現二維碼支付互認互掃,支付寶將支持建行機銀行APP支付。對廣大消費者來說,這些都是“漁翁得利”的好機會,因為商家爭奪得越激烈,消費者獲得的優惠越多,薅羊毛的機會也越多。
市場分析
老年顧客接受仍有困難
然而一個不容忽視的現象是,雖然二維碼支付很符合年輕顧客的消費習慣,但這類人群畢竟不是菜市場消費的主力軍。除去餐館的采購人員,為全家人操持飯菜的老年人,才是社區菜販眼中的大主顧。而這類群體對刷機支付仍然心存畏懼。
“每次掏錢時都要把剛買的菜放地上,一只握著錢包,另一只從里面拿錢,是有點麻煩。”今年68歲的李阿姨幾乎每天都要去社區菜市場買菜。“雖然麻煩點,這么多年也習慣了。我們老年人有的是時間,節省一兩分鐘也沒太大意義。”李阿姨表示,人一上歲數不僅腦子跟不上,眼神也差了,機支付對于她來說實在太困難,還是使用現金讓她更踏實。至于萬一找不到零錢怎么辦的問題,李??姨自有解決辦法。“反正買菜可多可少,沒零錢,就湊個整數買唄。”
事實上,老年人的消費習慣和支付習慣是菜市場在變得更加“智慧”的過程中絕對不可忽略的問題。老年人對機支付心存畏難情緒,主要是因為沒有人耐心教。他們普遍表示,“只要有人教,就愿意學”。近期,支付寶為老年人定制了《給父母的支付寶入門冊》。子女在支付寶App內搜索“父母”等關鍵詞,就可以分享冊給父母。這個版本把字印得大大的,讓老年人可以看得更清晰。目前這本冊已經幫助了上萬名老年人。支付寶表示,未來將啟動老年人支付無障礙項目,但要幫老年人真正邁入無現金社會,還是???不開子女、志愿者、老年大學等方面的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