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說明
今日(24日),陜西省2017年績分數發布。來自西安高新第一中學的考生向遠方和鄭書豪,分別以696分的績為陜西省2017文科狀元,以719分的績為理科狀元。
這是今天刷屏的新聞,我們在為這兩名學生高興的同時,也同時為西安的教育感到悲哀。
這到底有什么好喜悅的,好高興的?這正是西安教育的悲哀所在。
如果說,是邊遠的區縣的考生拔得頭籌,那才是件高興的事。如果是西安的其他公辦高中的考生奪得了全省狀元,那也是件高興的事情。高新一中的考生是狀元,這是預料之中的事情。既然是預料之中的,那還有什么可高興的?
要問哪家強?高新一中數第一。那么,按照學區劃分,住在高新一中附近的學生能上高新一中嗎?答案是否定的。
因為高新一中是一家民辦學校,沒有承擔義務教育的義務。
高新區立了幾十年,至今沒有教育局,每年暑期,有孩子要上學的家長,一股腦的涌到雁塔區教育局,由于住在高新區里和附近的要上學的學生太多,使得雁塔區教育局無力招架。
那么,高新區的學校呢?答案是:高新區的著名的學校就是高新一中,但是,你能進去嗎?
是這個民辦學校有化腐朽為神奇的秘籍?
事實上也不完全是這樣,眾所周知,高新一中集中了全省優質的教育資源,集中了全省拔尖的學生。
這些優質的老師,是這家民辦學校培養出來的嗎?不是的,是他們高薪是從其他公辦教育中???墻腳挖過來。
那些拔尖的學生、狀元是他們從小學一年級開始培養的?不是的,是他們從全省拔尖招來的……
當然,能同時出現文理科兩名狀元,也和高新一中的老師的辛勤工作是分不開的。
我們只想問問,高新區立了這么多年,為什么沒有自己管轄的公辦高中、初中、小學?西安的其他區的區域面積再增大擴張時,公辦教育是不是也跟著擴張,答案是否定的。
以高新區的面積、經濟實力建幾所學校辦不到嗎?
民辦教育為一種產業時,這是教育的悲哀,是國民的悲哀;當本來應該是義務教育的高中,也立精英教育,這是工薪階層家長揮之不去的痛……
教育資源如何均衡?
靠民營資本來均衡?
當民辦教育占了西安教育的主導地位時,我們能高興起來嗎?
西安教育資源的均衡與西安市教育局多長時間有沒有局長有毛關系?
今天,當陜西的機都 刷高新一中雙科狀元時,這正是西安教育悲哀的另一種酣暢淋漓的集中體現……
我們無奈的把眼淚變笑聲……
我敢打,明年的狀元,西安高新一中還有戲,還是西安五大名校之間的角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