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全球人工智能與機器人峰會”(簡稱CCF-GAIR)在深圳拉開帷幕,ROOBO等中國人工智能玩家紛紛亮相。一股人工智能的潮流再度涌起,有人說其中充斥著大量泡沫,更多人則認為這是一個風口,存在著大量機會。前方,究竟會如何發展?中國人工智能又如何才能走出行業漩渦?
人工智能發展加速前進
在全球人工智能與機器人峰會上,全球范圍內學術專家、企業領袖、明星創業團隊和風險投資人就“人工智能、機器人、無人機、自動駕駛”四大領域進行觀點碰撞,并認為人工智能發展正受以下四大“催化劑”作用加速前進:其一,云計算快速發展,實現大規模并行計算降低了成本;其二,大數據訓練加速提升人工智能水平,機器學習是人工智能的核心和基礎,是使計算機具有智能的根本途徑。如今我們已進入到大數據時代,來自全球的海量數據為人工智能的發展提供良好條件;其三,“深度學習”技術的出現并逐步普及;其四,“人腦”芯片將從另一個方向打開人工智能的大門,這也許將是人工智能真正達到人類大腦水平的終極道路。
與此同時,本次大會推出中國人工智能top25,此舉意味著中國人工智能發展到一個嶄新階段。國內優質公司得以在全球范圍內展示,而且也對未來中國人工智能產業起了風向標的作用。
風口還是泡沫
客觀來說,在“人工智能與機器人”領域有著一定的泡沫,畢竟技術上還不是很成熟,產業鏈并不完整。但整體上,人工智能與機器人領域正成為下個風口。
2016年,機器人乃至更大概念的人工智能成為火爆的關鍵一年。從谷歌阿爾法狗和韓國棋手李世石的對戰到硬件,如打印機、手機、智能家居、無人駕駛汽車,再到搜索引擎、電商、音樂推薦系統、在線廣告以及金融服務等,幾乎各大領域都有人工智能的影子。其實當前整個科技產業探索的未來方向,也是互聯網領域的下一個浪潮。
以ROOBO為例,這家成立不滿3年的企業,迅速躋身于中國人工智能領域top25。有分析師直言,短時間有如此大的發展,ROOBO有望成為人工智能和機器人領域中下一只獨角獸。本質上,ROOBO是一家人工智能和機器人系統公司。從這點來看,ROOBO在人工智能和機器人領域的深耕,已站到風口之上。
在眾多人工智能公司中,敢涉足機器人系統領域的公司并不多見。因為這是集合硬件智能、人機交互、人工智能于一體的最高級產品形態,存在著非常高的技術壁壘,其難度不是短時間就能逾越的。
風口即入口。要掌握人工智能的風口就必須牢牢抓住機器人系統這一關鍵領域,因為機器人系統將成為智能硬件的最基礎架構,并可以進行無限擴展,只要抓住這一點,就掌握了人工智能最核心的部分,擁有最強的技術依托。從目前來看,像ROOBO一樣抓住入口的公司正在不斷崛起。
除各企業積極發展人工智能,投資界也以實際行動對這一行業進行扶持。據悉,紅杉資本、鼎暉創投、真格基金等都在與ROOBO等人工智能玩家進行多輪接觸。此前,ROOBO已獲得科大訊飛大力投資。創投公司紛紛伸出橄欖枝,也表明人工智能潛藏著巨大價值。
應采取矩陣式產品策略
整體環境雖好,但不可否認,當下,很多人工智能企業依然陷入產品單一、格局太小的困境,因為“一條腿走路”而嚇退投資人。據行業內人士分析,人工智能企業應該采取矩陣式產品策略,把雞蛋放在多個籃筐里,并立足國際,才能走得更快、更穩。
以ROOBO為例,旗下擁有兒童智能機器人布丁S、智能寵物機器人Domgy等多款人工智能和機器人產品。此外,ROOBO還為諸如飛行器、VR(虛擬現實)設備等產品提供人工智能模塊。這樣就避免“一條腿走路”的風險,并能最大范圍內俘獲用戶。
總體說來,人工智能還處于起步階段,智能機器人雖距離人們的生活越來越近,但在很多場景中的應用并不成熟,原因也很簡單,人工智能就像是孩子,只有放在日常場景中不斷學習和訓練,其智力、聰明程度才能得到大幅提升,如果只是停留在實驗室階段,何時成熟也就變成了偽命題。
雖然國內人工智能和機器人格局離真正成型還有一段差距,但相信隨著科技不斷進步和眾多玩家的參與和發展,接下來會更加精彩,行業格局也將隨之而變,不妨且行且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