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歲的德州妹子Helen Arnold是YouTube用戶。2013年的某天,她發了一段她家的愛貓Max穿著鯊魚衣,騎在Roomba上在廚房來回走動的視頻,于是一夜爆紅。這段時長僅兩分鐘視頻卻有十億觀看總量。很多人表示受到了啟發,開始和他們的寵物開始進行類似的互動。
Arnold說她對自己的走紅感到很吃驚,因為這一切并不是她策劃的。“Max真的很愛Roomba,我甚至很難將它倆分開。每當Max覺得失落或是生病的時候,我就讓它坐在Roomba上。當它看到Roomba后就會覺得很舒心。我覺得Roomba能給它各種慰藉。”
除了Arnold外,很多人都能在Roomba身上找到靈感。曾是生物學家的Stephanie Olexa在2012年寫了一本叫《從吸塵器身上學到的領導力》的書。書中,她描述了如何把Roomba的性能廣泛應用到商業中。Olexa將機器人的特點性格化,她認為Roomba“有想法、有使命、有目標”,同時,她還描述了它撞墻后仍然前進不停的狀態,并認為這能夠給人靈感。
人機交互領域的專家們認為這一切都只是個開始。智能家居連接性和那些互聯網有關的一切都已經成真。而在未來的某一天,我們家里或許會有很多機器人,它們執行的任務包括打掃、照顧老人、指導小朋友閱讀。
MIT MediaLab的Kate Darling覺得下一個障礙是把人和機器人分開。“比起機器人統治世界,我更擔心人們會仰仗機器人掌控大局。但是,終結者中的劇情并不會上映,因為機器人的外表會變得越來越日常化。也就是說,我們需要意識到機器人會在我們的生活中扮演什么樣的角色,因為不管你喜不喜歡它們,我們都會與它們產生各種關聯。這絕對不是科幻電影。這項技術已經發展到這種程度,所以我們需要開始思考我們與這些機器人之間的新關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