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極構建物聯網及傳感器發展生態環境,依托互聯網的平臺服務以及移動互聯網,積極融合產業鏈各環節,引導消費者參與,拉近產品與市場的距離。
二、政府加大相關保障設施建設
以智能城市建設推動公共基礎設施和服務系統應用落地,有效地聚集資金、人力以及社會各類資源發揮產業帶動效應;以重點領域為突破口,瞄準市場需求廣、領域帶動效果明顯的慣性傳感器、環境傳感器等產品進行重點投入,鼓勵企業并購重組,加快進軍高端傳感器市場;加快建立并落實信息安全保障體制,加強信息保護技術研發,建立安全風險等級評估體系。
三、進一步完善傳感器商業模式
推廣成熟應用模式,建立商業模式創新體系,營造商業模式交流環境,拓展物聯網增值服務,培育新興商業模式。
四、開發和研究新型傳感器
MEMS傳感器是采用微電子和微機械加工技術制造出來的新型傳感器。與傳統的傳感器相比,它具有體積小、重量輕、成本低、功耗低、可靠性高、適于批量化生產、易于集成和實現智能化的特點。同時,在微米量級的特征尺寸,使得它可以完成某些傳統機械傳感器所不能實現的功能。
1、發展高性能、低成本、低功耗傳感器技術
傳感器將向著高性能、低成本、低功耗技術水平方向發展。關鍵技術包括新材料新功能傳感器、單芯片集成傳感器和微處理系統的MEMS芯片、支持微處理器信息處理和存儲的智能化傳感器、適應各類特殊環境的高精度傳感器等技術。
2、不斷優化各環節的關鍵傳感網技術
傳感網技術關鍵是要突破傳感器節點SoC芯片技術、組網通信和協同處理技術、低功耗低成本嵌入式微處理器和微操作系統技術、傳感網網關技術、傳感器網絡中間件技術、傳感網與移動通信網融合技術等,開發能適應極端環境的傳感器節點設備等。
智能傳感器作為整個物聯網的末端,潛在需求量最大,國內傳感器行業對進口的巨大依賴已成為我國發展物聯網的瓶頸,只有國內企業實現傳感器的國產化才能提升整個產業的整體實力,才能實現加快物聯網產業的飛速發展。我國物聯網及傳感器產業規模持續擴大,2015年,我國物聯網整體市場規模約達到7500億元,同時傳感器市場規模達到約1200億元。傳感器行業的發展已經進入了一個新的時代,網絡傳感器、生物傳感器、納米傳感器等更尖端的傳感器已進入國內市場,進入我們的生活。當前技術水平下的傳感器系統正向著微小型化、智能化、多功能化和網絡化的方向發展。今后,隨著CAD技術、MEMS技術、信息理論及數據分析算法的繼續向前發展,未來的傳感器系統必將變得更加微型化、綜合化、多功能化、智能化和系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