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進智能制造,標準化要先行。為指導智能制造標準化工作,在即將過去的2016年,智能制造政策出臺根本停不下來。
1.《裝備制造業標準化和質量提升規劃》
2016年4月6日,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通過了《裝備制造業標準化和質量提升規劃》,《規劃》的主要目標是:到2020年,工業基礎、智能制造、綠色制造等標準體系基本完善,質量安全標準與國際標準加快接軌,重點領域國際標準轉化率力爭達到90%以上。
2.《智能制造試點示范2016專項行動實施方案》
2016年4月11日,工業和信息化部下發了《智能制造試點示范2016專項行動實施方案》,在有條件、有基礎的重點地區、行業,分類開展離散型智能制造、流程型智能制造、網絡協同制造、大規模個性化定制、遠程運維服務5種新模式試點示范。
3.《機器人產業發展規劃(2016—2020年)》
2016年4月27日,工信部、發改委、財政部等三部委近日聯合印發了《機器人產業發展規劃(2016-2020年)》,引導我國機器人產業快速健康可持續發展。《規劃》提出了產業發展五年總體目標,并從產業規模持續增長、技術水平顯著提升、關鍵零部件取得重大突破、集成應用取得顯著成效等四個方面提出了具體目標。此外,《規劃》還提出了五項主要任務,以及六項政策措施。
4.《“互聯網+”人工智能三年行動實施方案》
為加快人工智能產業發展,2016年05月18日,由國家發改委、科技部、工信部、中央網信辦制定的《“互聯網+”人工智能三年行動實施方案》正式印發。
根據方案的內容,未來將在3個大方面、9個小項推進智能產業發展。在重點扶持的項目中,智能家居、智能汽車研發與產業化、智能無人系統應用、智能安防、智能終端應用、智能可穿戴設備、智能機器人研發與應用等都成為發展的重要內容。計劃到2018年,基本建立人工智能的產業、服務和標準化體系,實現核心技術突破,培育若干全球領先的人工智能骨干企業,形成千億級的人工智能市場應用規模。
5.《關于深化制造業與互聯網融合發展的指導意見》
2016年5月20日,國務院印發了《關于深化制造業與互聯網融合發展的指導意見》。《意見》中提到:面向重點行業的智能制造單元、智能生產線、智能車間、智能工廠建設,培育一批系統解決方案供應商,組織開展行業應用試點示范,力爭形成一批融合行業發展的有效解決方案。
6.《發展服務型制造專項行動指南》
為貫徹落實《中國制造2025》,2016年7月12日,工業和信息化部會同國家發展改革委、中國工程院制訂并印發了《發展服務型制造專項行動指南》(工信部聯產業〔2016〕231號,簡稱《行動指南》),這是推動服務型制造發展的指導性文件。
《行動指南》是《中國制造2025》1+X體系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其中“1”指的是《中國制造2025》,是我國未來十年制造強國建設的行動綱領;“X”指的是11個指南,是實施《中國制造2025》的細化配套措施。
7.《“十三五”國家科技創新規劃》
2016年08月8日,國務院正式印發《“十三五”國家科技創新規劃》,這是國家首次將“科技創新”作為一個整體進行頂層規劃,也是我國進入創新型國家行列前制定的最后一個五年規劃。
《“十三五”國家科技創新規劃》(下稱《規劃》)共分8篇27章,從創新主體、創新基地、創新空間、創新網絡、創新治理、創新生態六個方面提出建設國家創新體系的要求,并從構筑國家先發優勢、增強原始創新能力、拓展創新發展空間、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全面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加強科普和創新文化建設等六個方面進行了系統部署。
8.五個工程實施指南
為細化落實《中國制造2025》,2016年08月23日,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展改革委、科技部、財政部組織編制了制造業創新中心、工業強基、綠色制造、智能制造和高端裝備創新等5個工程實施指南,并正式發布。該指南明確了未來五到十年制造業創新中心、工業強基、綠色制造、智能制造、高端裝備創新等領域的發展方向和重點工作。工信部稱,5個工程實施指南不是指令性而是引導性的,旨在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為政府決策和企業創新發展提供參考。
9.《綠色制造標準體系建設指南》
為深入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落實《中國制造2025》全面推行綠色制造的戰略部署,加快推進綠色制造體系建設,2016年9月7日,工業和信息化部與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共同編制了《綠色制造標準體系建設指南》(工信部聯節〔2016〕304號,以下簡稱《指南》)。
《指南》分析了國內外綠色制造政策規劃要求、產業發展需求和標準化工作基礎,將標準化理論與綠色制造目標相結合,提出了綠色制造標準體系框架,梳理了各行業綠色制造重點領域和重點標準,為成套成體系地推進綠色制造標準化奠定了基礎,是推進制造業綠色發展的有力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