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打造智能裝備產業群,實現產值1000億元
11月29日,重慶市第一屆機器人及智能裝備引領智能制造經驗交流會在大江工業園區召開。重慶市經信委裝備工業處相關負責人在會上介紹:近日出臺了《智能制造工程實施方案》,重慶將全面啟動智能制造工程。到2020年,制造業智能化轉型取得重大進展,全市智能裝備全產業集群要實現產值1000億元。
據了解,此次推進重慶市智能制造事業主要有四個目標:制造業數字化水平進一步提高,關鍵工序數控化率達到55%,數字化研發設計工具普及率達到75%;關鍵技術裝備實現突破,研發100項以上行業領先的關鍵技術、核心部件和整機裝備,高檔數控機床、工業機器人、3D打印等重點產品達到國內先進水平,力爭在電子制造裝備、人機智能等領域取得重大突破。
南昌:打造機器人產業基地,將跨入智能制造時代
11月23日,江西寶群機器人與智能制造裝備科技園在南昌高新區開業。江西寶群為這些項目提供全方位的自動化設備研發及供應,將為南昌工業自動化提供先進的設備和技術支持,進一步提升了南昌市生物醫藥、光伏光電及新材料等制造行業的自動化水平,對于南昌全市乃至江西全省工業逐步向智能化、信息化邁進,具有十分積極的推動作用。
據了解,江西寶群投資3億元在南昌高新區投資建立寶群機器人與智能制造裝備科技園。該科技園集智能研發中心、智能辦公中心以及精密加工廠區、自動化裝備精密裝配廠區、機械臂裝配廠區、工業4.5移動工廠等五大智能廠區于一體,是國內領先的機器人與智能裝備制造產業基地。
與此同時,簽約總金額超12億元的江西寶群與重慶機電戰略合作項目,阿斯可智能高速醫藥配液系統項目、電鍍金剛線生產項目、顏博新材料碳基材料項目等重大項目,也正式落戶南昌高新區。
大連:借鑒德國“工業4.0”,積極探索智能制造
11月23日,遼寧省制造強省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發布了全省首批智能制造及智能服務試點示范標桿企業。在12家智能制造及智能服務試點示范標桿企業中,大連有兩家企業成功入圍。
作為首批智能制造示范企業之一,大連市大楊集團,其高級西服個性化定制系統,對輕紡行業實施大規模個性化定制新模式具有示范作用,通過這一系統縮短了交貨周期,也提高了市場占有率和企業的市場形象。而大連機床集團,鎖定智能化方向,通過將系統與機床相融合,讓機床更智能。
隨著智能制造被確立為傳統制造業轉型升級的主攻方向后,大連制造正在突圍轉身。大連市早在今年初便制定了以智能制造和智能服務為主攻方向的“中國制造2025大連行動計劃”;同時積極借鑒“德國工業4.0”在智能制造領域的先進經驗,陸續引進10多項德國技術和30多位德國專家。例如,在大眾一汽發動機大連公司,投資20億元建設的新工廠引進了全球領先的智能化缸體、缸蓋生產線,將生產新一代TSI發動機。
此外,大連各不少大型知名企業積極并購海外優秀企業,共同探索“工業4.0”奧秘。例如,瓦軸集團以2億元并購德國老牌軸承企業KRW公司,并在德國萊比錫成立歐洲研發中心。瓦軸集團憑借高端軸承產品,成功供應西門子、捷豹路虎等知名企業,海外市場銷售額年均增長超過25%。與此同時,蒂森克虜伯、道依茨、大眾、施奈萊克等一批德國企業,也陸續將其智能制造的新技術、新理念、新工廠等在大連落地生根。
長沙:智能制造引領“工程機械之都”經濟增長
近年來,作為“工程機械之都”,長沙勵志要創建國家智能制造中心,不斷謀求制造產業升級,讓傳統優勢產業積極擁抱智能制造而重新煥發生機,加速創新科技產業的崛起。因而在過去十年間,長沙GDP增長了460%,在全國33個重點城市中增速居首,經濟總量上升到全國省會城市第六位。
據湖南省委常委、長沙市委書記易煉紅介紹:“‘中國制造2025’戰略實施中,長沙的定位就是打造國家智能制造中心,通過加快建設智能制造強市、創建“中國制造2025”試點示范城市,到2021年工業總產值實現2萬億元。我們相信,在“中國制造2025”的引領下,頂天立地”的大企業與“鋪天蓋地”的中小企業將一起開拓“新藍海”,長沙的智能制造一定會成為“大國脊梁”,逐步走向世界。”
其實,在國家發布《中國制造2025行動綱要》三個月之后,長沙就率先推出了《長沙智能制造三年(2015-2018年)行動計劃》,成立智能制造研究總院,發布長沙智能制造工業云平臺。正因為在推進智能制造的探索實踐中搶占了先機,所以長沙市涌現出大批優秀企業。例如,國家智能制造示范企業有三一重工、華曙高科、威盛集團等,中聯重科、長沙卷煙廠等230家企業啟動市一級的智能制造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