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進智能制造,是實現蘇州“制造”向“智造”轉變的關鍵。創新發展十項重點工程提出,要實施智能制造發展工程,大力推廣工業機器人、培育智能工廠,促進產業轉型升級、提質增效。
這是一顆長度只有0.8毫米的螺絲釘,是蘋果手機和手表的專用零件。就是這么一顆兩根手指都很難捏住的微小螺絲,在機械手臂的操作下,竟能分毫不差地安裝到位。在位于高新區的富強科技公司,公司研發的機械手臂自動化技術,已經應用到工業生產的各個環節。
富強科技公司總經理吳加富:“所有的軟件和工藝都是我們自己開發的,我們開發前可能他們打磨一個這個殼,可能需要四到五個小時,我們開發出來以后可能就是二三十分鐘。”
為滿足不同企業個性化的需求,富強科技在蘇州建立了十個高標準實驗室。趁著制造業“機器換人”的發展趨勢,去年,公司銷售收入超過8億元,較上一年度增長兩倍多。為更好地對接歐美客戶,公司去年還在美國成立了第一家海外研發中心。
富強科技公司總經理吳加富:“機械手的應用這一塊市場,我們以后會在中國的液晶行業、新能源行業繼續去拓展這一塊的市場容量,我們估計光富強能接到的訂單,應該就在10個億左右。”
為支持更多像富強科技這樣的智能裝備企業,蘇州在智能制造發展工程中提出,要全面實施智能制造“十百千萬”工程:力爭到2020年,培育10家智能工廠,建設100家智能車間,推動1000家企業智能裝備升級,推廣應用10000臺工業機器人。蘇州每年新增不低于5000萬元的工業轉型升級扶持資金,同時,探索建立風險補償機制,推進重大裝備及關鍵部件首臺(套)的研發和應用。
蘇州市經信委主任周偉:“實現我們蘇州制造向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