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在國家政策的支持下,伴隨物聯網技術的興起、基礎硬件時代的升級換代、無線傳感網絡技術的進步,智能家居市場明顯看到了增長勢頭。作為物聯網在家庭生活中的基礎應用,智能家居發展迎來嶄新的時代。智能家居已經儼然成了各路大佬眼中的“唐僧肉”,大家都想咬上一口。家居,是家庭生活的重心。而智能家居作為與百姓生活密切聯系的新興產業,蘊藏了巨大的商機。各路大佬紛紛投身智能家居事業,優勢合并或成未來趨勢。
作為中山一大支柱產業,家電企業沿著105國道綿延了五個鎮區。過去20年來,在與佛山等家電重鎮的競合中,中山一直扮演著“上游供應商”“產業外溢承接地”的配角。傳統家電市場空間持續萎縮,但《中國智能硬件趨勢分析報告》顯示,2015年將有300億智能硬件市場“蛋糕”。面對正在席卷家電行業的“互聯網”浪潮,當前中山不少家電企業紛紛跑馬圈地、試水先行,以期開啟中山的“智”造時代。
但在專家看來,對于中山眾多中小規模的家電企業而言,借助集群優勢發力“互聯網”,或是中山家電領航智能時代的關鍵。
家電企業爭相試水“互聯網”
以格蘭仕和華帝為代表的龍頭企業也已經開始探索布局,以期開啟中山的“智”造時代。
“真想不到速度這么快,三個月的任務可以一個月就完成。”一周之前,中山熊悅電器在微信朋友圈發起一項名為“百萬泡茶機免費送”的征集令,第一天就收到300多份申請書,這讓該公司總經理潘毅強十分感慨。
免費贈送泡茶機,自然不會是虧本生意。根據計劃,熊悅電器將在3個月內免費贈送1500臺自動泡茶機到全國各地的茶葉店。每一臺泡茶機就是一個體驗店,而泡茶機上的二維碼將成為公司產品的推廣接口。“只要一臺泡茶機能帶來4個新客戶,我們就不會虧本”,潘毅強說。
目前,這項免費贈送的計劃已經得到風投機構的資金支持。除了熊悅電器自身承擔的1500臺泡茶機成本,風投資金將追加10000臺免費泡茶機的推廣成本。按照目前這種速度發展,在可預見的未來,熊悅電器在全國的免費體驗店將超過1萬家。
熊悅電器的構想,遠不止全國遍地開花的免費體驗店。這個起步于細分領域的小家電企業,真正的野心在于整合茶葉消費市場。與自動咖啡機一樣,泡茶機的更換頻率并不高。一旦市場飽和,泡茶機市場終究會遇到天花板,真正的消費市場在于“耗材”茶葉,這就是熊悅電器設想的未來空間所在。
潘毅強介紹,該公司遠期規劃是開發一種名為“云茶機”的新產品,每一臺機器都是一個智能終端。消費者喜歡什么茶葉、茶葉還剩下多少,都會通過熊悅電器搭建的云平臺互聯互通:茶商可以通過云平臺推介茶葉,消費者也可通過云平臺購買茶葉。
中山熊悅電器的互聯網運作思維,僅僅是當前中山正在掀起的“互聯網傳統家電”浪潮的一個縮影。
3月28日,格蘭仕集團攜手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聯合發布了“G智慧家居白皮書(V1.0)”,4月推出“西紅柿”粉絲計劃,全面發布格蘭仕在智能家居領域的系統布局。而中山分公司在格蘭仕智能家居布局中則扮演著研發、物流以及制造中心的角色。“格蘭仕G智慧家居,將在傳統家電的基礎上打造一個由云服務、APP、物聯網模塊等共同構建的可運營的智能家電支撐系統,以完成家電產品智能化的轉型升級。去年下半年,我們聯合中科院在中山分公司成立了格蘭仕家電研究院,將作為格蘭仕智能家居的研發中心。”格蘭仕相關負責人介紹道。
同樣是在今年3月,華帝股份有限公司宣布推出旗下最新的極客G61油煙機,業內人士認為,華帝此舉參考了小米等互聯網企業的成功做法,試圖以高配置、極客化的互聯網形象出現在消費者面前。
在“互聯網”時代,中山家電企業們在智能家居、智慧社區、個性化生產等領域紛紛跑馬圈地、試水先行。以格蘭仕和華帝為代表的龍頭企業也已經開始探索布局,以期開啟中山的“智”造時代。
傳統家電行業缺乏用戶信息交互
在互聯網時代,用戶的信息和喜好能迅速反饋給企業,線上與線下業態結合程度已密不可分。
龍頭家電企業在“互聯網”領域的探索,代表了整個產業未來的方向。但對于中山眾多小家電企業而言,這種探索并不容易。
在中山西北部,以黃圃、南頭、東鳳等鎮區為代表,布局著成千上百家家電生產企業,其中又以小家電企業居多,僅黃圃一鎮便有1057家家電企業,并創造了該鎮2014年82.1%的工業總產值,總額達307億元。這條熠熠生輝的家電產業帶連同相鄰的佛山順德,共同構成了中國最大的小家電產業集群。業內有言:中國60%的小家電產自廣東,廣東60%的小家電又來自珠江西岸。
7日下午3時左右,在中山郵政電商產業園一樓倉庫內,13名工人正在緊張地忙碌著,接單、復核、稱重、打包,4個環節井然有序。“入駐企業只需做好前端銷售,成交數據便會實時上傳到后臺系統,從接單到發貨全部由我們完成,企業只需支付每件1.5元的費用。”該產業園運營支撐部經理吳光輝說。開園半年,已有23家意向入駐企業,其中有21家是小家電企業。據了解,2014年黃圃有87家小家電企業涉足電商,銷售額為3.7億元。
1057家小家電企業中87家涉足電商,占比8.2%;電商銷售額3.7億,電商總產值307億,占比1.2%。這一粗略數據至少可以折射出在銷售環節,中山的家電企業電商之路走得并不輕松。而從電商之路發展到“互聯網”,顯然還有非常大的距離。
作為國內電子商務老兵,原阿里巴巴華南區總經理齊憲威已經開始了創業。2014年,齊憲威在廣州創立“御途網”,正式進軍汽車用品垂直電商平臺。對于時下風頭正勁的“互聯網”,他是怎樣理解的?
“所謂‘互聯網’,就是讓互聯網思維全程介入產品的研發、生產和營銷,顛覆傳統的商業模式,可以說是傳統產業的加速器。”齊憲威說,“互聯網”著重解決信息交互、流通效率、用戶體驗等傳統商業模式難以解決的問題,國內最典型的案例就是小米。齊憲威說,目前國內的線上消費人群已接近4億,這個數字還將保持增長。在互聯網時代,用戶的信息和喜好能迅速反饋給企業,線上與線下業態結合程度已密不可分。
“考驗傳統企業第一步,是能否迅速把產品賣出去,這是在互聯網生存的必由之路。所以第一步還是搭建電子商務平臺,接下來再考慮通過信息交互,讓用戶深度參與產品的設計、制造和銷售。”齊憲威說,傳統的家電制造企業有較強的設計和制造能力,也有成熟的銷售渠道,最缺乏的就是與用戶之間的信息交互。
正如齊憲威所言,在互聯網時代,電子商務只是家電企業與網絡“聯姻”的一種形式,也許并非最核心的形式。“如果僅僅把網絡當做一種銷售手段,而不從家電產品本身進行契合互聯網時代需求的改進,比如通過建立粉絲社區收集用戶反饋信息,根據用戶需求進行個性化定制和差異化競爭,不僅我們的電商之路會陷入價格戰而無法自拔,我們更會錯失借助‘互聯網’進行產業升級的歷史機遇。”一名業內人士言道。
抱團聯盟可充分發揮集群優勢
有了一定的平臺,小家電在智能制造領域的標準化方面才具備話語權,橫向資源的整合能力才有可能得到強化。
但在“互聯網”領域,也并非只有大企業才可順勢突圍,廣大中小企業也可有一番作為。
“互聯網”并不是只有大企業才有條件嘗試的領域,據我了解有一些小企業也做得非常好。”中山市經濟研究院院長梁仕倫用民眾鎮一家生產電子血壓計的企業作為例子,“他們公司幾年前就跟通訊公司合作,可以將血壓計的測量結果上傳到網站,通過后臺的數據分析,給使用者提供一個健康醫療方案。這也是一種互聯網思維。”
但從量的角度上考量,作出這種探索嘗試的小家電企業并不多。“所以小家電產業領域的‘互聯網’問題,不僅僅是技術、人才、資金方面的問題,更是意識上的問題。”梁仕倫說。
從條件上看,大企業由于具備規模、資金及客戶群體方面的優勢,其“互聯網”的實踐及推廣具有先天優勢。如,去年年底,小米高調聯合美的布局智能家居領域。
從產業的整體轉型視角來看,中山的中小家電企業的“互聯網”探索或許更具有產業升級的癥候性—因中小企業在中山小家電產業占據了大部分比例的結構性,決定了其在生產制造和銷售模式上的創新所帶來的典型意義。
那么,在中小企業所實踐的“互聯網”轉型升級路徑,在資金、人才、技術都相對薄弱的“先天弱勢”下,該如何突圍?梁仕倫將攻堅的第一關放在“意識”問題上。
“互聯網”本身就是一種開放性、個性化思維,我舉了民眾鎮那個血壓計的例子,也是一家小企業,但他們找了一個很小的切入口,找了智能制造的可能性。”梁仕倫說,“所以關鍵還是意識上的問題,從政府和行業協會的角度上來說,首先要做好引導的角色。”
其中最直接的方式,梁仕倫認為參照“中山美居”式的抱團聯盟,是一個值得考慮的突破口。“南頭、黃圃、東鳳、三角等小家電產業比較多的鎮區,可以考慮突破行政區域的限制,組成家電產業聯盟,從這個平臺入手去解決產業共性問題。”而比照五金、燈飾等傳統產業,類似生產力促進中心這種針對性強的研發性公共服務平臺,家電領域確實存在較大的缺位。
“有了一定的平臺,小家電在智能制造領域的標準化方面才具備話語權,橫向資源的整合能力才有可能得到強化。”梁仕倫說,“如此,中山家電領域的‘互聯網’行動,才有可能從個性化的突圍走向共性的自覺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