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服務產業、企業、創客和政府的“創客中國”公共服務平臺(以下簡稱“創客中國”)日前正式上線,目前已匯集南京、北京、上海等9家創客空間和15家企業創客,發布3D打印、智能家居、機器人等領域產品百余件,同時還吸引美的、英特爾、海爾等多家知名企業入駐,發布多項創新需求,對接創客創新資源。

創客是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活躍力量。國務院高度重視創新創業,近期下發了《關于發展眾創空間推進大眾創新創業的指導意見》,并將“發展眾創空間”寫入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工業和信息化部信息中心作為“創客中國”的創建單位,與江蘇常州、廣東順德和珠海、貴州貴陽四地主管部門簽約,共建“創客中國”常州、順德、珠海、貴陽基地,著力打造和建立區域產業創新創業生態圈。
工信部信息中心主任孫蔚敏表示,此番打造“創客中國”的目的可以概括為“126”,即樹立“創客中國”1個服務品牌,實現“線上線下”2類服務,涵蓋任務眾包、項目眾籌、成果交易、技能培訓、協同創新、產業聚集6大功能。
據了解,“創客中國”最大的特點是采用O2O模式,同時開展線上線下兩類服務:通過“創客中國”線上公共服務平臺,將分散在全國乃至全球擁有創意、設計、研發、生產、銷售等優勢的大中小企業和創客資源匯聚在一起,形成線上國家級入口;線下則將通過建立示范基地,整合相關資源,在物理空間聚集相關產業(如3D打印、智能家居、機器人等)的上下游企業,最終形成線上定制、線下生產、線上銷售的全產業鏈O2O閉環。
“以任務眾包為例。大家都知道父親節快到了,如果想送給父親一份特別的禮物,您可以在線上發布一個任務,說出您的想法,線上將會有設計師進行創意,然后交由3D打印商打印出來,滿足您個性化禮物的需求。”孫蔚敏舉例說。
在運營模式方面,“創客中國”也有其創新之處,那就是平臺將建立以大企業、中小企業、創客為主體,政府、產業集聚區、第三方服務機構為支撐的多方參與產業協同的市場化運營模式。具體是指:大企業是推動平臺運行的重要引領者,通過眾包模式發布需求來吸引全社會的創新資源向平臺集聚,同時為創客創新提供資金和技術支持。中小微企業和創客是平臺的重要參與者,一方面通過對接大企業需求,參與大企業設計和研發過程,獲得更多市場資源和發展機會,同時也可利用創客的創意和開源技術來提升產品附加值;另一方面,小微企業和創客利用平臺可以獲得政府或企業的資金支持,或通過“眾籌”模式獲得發展資金。政府和產業集聚區是平臺的重要支撐者,政府為平臺建設和運行提供政策、機制和資金上的保障;產業集聚區為創新產品落地提供各種政策支持,同時通過承接專業領域創新產品的落地,帶動本地區產業發展,提升集聚區競爭力。
為聚集創客人才,為中小企業參與產業鏈、打造創新鏈積累資源,信息中心計劃每年舉辦一次“創客中國”大賽。“今年的創客大賽將于5月~12月舉行,大賽流程分為作品提交、網上初評、現場賽事及賽事總結4個階段,參賽作品方向包括但不限于3D打印、機器人、智能家居、可穿戴設備、汽車電子等。”孫蔚敏介紹說,其中作品提交、網上初評將依托“創客中國”線上公共服務平臺和“創客中國”微信訂閱號進行;現場賽事分綜合賽和地區專題賽,綜合賽事將于5月27日在亞洲電子消費展(上海)期間舉辦,地區專題賽事將于8月在創客運動開展活躍的地區(或工業園)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