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照明的“三年前”與“三年后”
廣州天通智能CEO 潘紀澤
作為照明人,我們是否了解2014年智能燈具的銷售情況和毛利率情況?是否了解用戶的退貨率、抱怨和期望?是否了解智能照明所遇到問題的根源所在?
三年前,談起智能照明,照明行業知道的人并不多,但如今,飛利浦、歐司朗、GE、三星、LG等企業都推出了智能照明產品。那時,我們還在質疑手機控制這種“智能”是否為消費者所接受,質疑不同廠家的智能照明能否互通,質疑智能產品的高價位是否有市場。
三年后,智能照明產品將會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智能手機只是我們的設置工具而不是遙控器;不同廠家的智能產品可以相互控制器;溫度、亮度、紅外等眾多傳感器會成為智能照明的一部分;產品從蠟燭燈、GU10到上百瓦的大功率燈都能覆蓋。
三年前,照明企業還是遠離互聯網的傳統行業,它們中的“先知”才剛剛因LED燈由“模具屬性”向“電子屬性”轉變,才了解到“靜電”和“潮敏”對產品的損害,也是從那時起才知道電子產品的“摩爾定律”。3年時間,LED由“高富帥”變成了“大白菜”。現在智能家居照明具有互聯網屬性,過去照明企業還在比誰的成本低,但今天互聯網企業加入進來是不算成本的,如阿里9.9元的智能模塊和奇虎360的1元智能模塊,互聯網已經動了若干個行業的奶酪。
三年后,最好的照明品牌一定是互聯網企業,APP直銷的模式會出現,必將對傳統照明企業的銷售渠道造成影響;它們提供的不僅僅是照明產品,還將提供各種傳感器和互聯網接口給用戶搭配使用,使之與溫度、濕度、音樂等動態數據相連,銷售的不單是照明產品,更多的是服務。
當智能照明燈具的價格與同檔次LED燈具差異不大時,智能照明將迅速進入千家萬戶。在此之前,原有的照明企業和迫不及待投身進來的新晉企業都將面臨巨大的壓力和挑戰。因為燈具是家居產品里使用數量最多的電子產品,智能照明將會是智能家居最好的入口。
智能照明還沒有站在風口
深圳飛泰科技董事長 董沛
我認為,智能照明是未來的方向,但2015年智能照明還“飛”不起來。原因是沒有風,還沒有站在風口。
當前,關于協議之爭,Zigbee、BLE、WiFi、PLC……各種聲音尚未有定論,但我更看好具有Mesh功能的BLE。原因有:首先,BLE具有低功耗優勢;其次,智能手機日益普及,目前智能照明還無法擺脫手機這個超級中心平臺,而手機本身具備的藍牙信號使這個協議具有先天優勢,而Mesh功能使得BLE的缺陷被大部分彌補。
如果有人把RGB當作智能照明的未來,那就大錯特錯了。RGB不是照明,只是情景。智能照明未來不可動搖的基石是白光,也就是2700-6500K之間的白光。
智能照明的真正人性化時代是智能照明成為物聯網的一部分,融入整個智能家庭。到那個時候,在各種傳感器的作用下,光將會和人的情感相互適應,成為人類情感、情緒的延伸,而不只是簡單具有照明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