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為PC生產外設為主業的上市公司雷柏科技(002577)四月份發布了一個公告,稱擬投1000萬設立智我科技子公司拓展智能領域,結果還不到一個月,智我就帶著新產品在北京開了產品發布會,宣布推出圖說智能家居品牌ZIVOO,并同時發布了OTT盒子--智盒、智能路由器以及圖說智能插座等產品。
新公司剛成立一個月就同時發布幾款產品,這顯示出ZIVOO之預謀已久,ZIVOO推出表明原來的傳統硬件公司正在加緊向互聯網轉型。
以大環境論,通過產品向互聯網及智能周邊領域延伸實現互聯網轉型是個靠譜的路徑。事實上,圖說智能硬件行業一定是2014年最熱門的科技領域之一,不但硬件公司要通過它轉型到互聯網,就是互聯網公司,也紛紛通過智能產品逆向涉足硬件領域,此類例子舉不勝舉,百度、阿里、騰訊、360、小米、樂視等等都在向智能硬件領域進軍。
智能硬件儼然成了連接新舊科技領域的紐帶,傳統企業轉型互聯網的橋梁,巨頭玩跨界的靈丹妙藥。
但熱歸熱,熱門的反面就是競爭的激烈與殘酷,智能硬件領域已成四戰之地,ZIVOO這么一新品牌,怎么同紛紛玩跨界的巨頭們競爭呢?要知道,百度、阿里這些企業,賣盒子幾乎是不掙錢的,人家就是為了圈用戶,搶占客廳入口。ZIVOO要殺出重圍,只能是“不走尋常路”。
ZIVOO要怎么做智能硬件?創立者鄒超在演講中反復提到“ZIVOO希望構建的是一個完整的智能家居生態系統”,這大概就是ZIVOO的核心想法與品牌思維了吧。ZIVOO的智能硬件邏輯是這樣的:首先是用戶層面的場景構建,圍繞家庭生活,用產品矩陣搭建使用場景進行基礎承載,再用云平臺和數據交換技術,在不同設備、不同屏達成信息交流和數據分享,讓用戶不但能隨時了解家的環境情況,還能與家人進行互動交流。
其次是廠商層面的上下游鏈條打通,ZIVOO將自己定位為智能家居平臺廠商,在做出適合家庭用戶的硬件和好的交互的基礎條件上,更重要的是構建統一的內容平臺,然后與各廠商進行內容深度運營。
智能家居也好,生態系統也好,其有一個共同點,就是ZIVOO肯定不是只做一款或者幾款產品,而是一堆產品,從發布會上公布的三款產品就能看出,盒子、路由器、插座分別涵蓋了家庭娛樂、家庭無線、家庭能源管控三個不同方面,而且盒子和路由器都有做智能家居中心的潛在基礎,很明顯的由點到面的布局思路。據說,在未來計劃中,除了這三款產品,ZIVOO還會推出智能空氣凈化器、智能手表、血糖儀等等各種與家庭智能生活相關的產品。
找出一個智能家居中心,然后再進行發散布局,在國內持類似想法的廠商還有長虹,長虹也是意圖也電視為中心,打造它的智能家居生態,在這個點上,ZIVOO又與家電廠商產生了交集與碰撞。可見智能硬件確是一塊四戰之地。
但ZIVOO為什么會提出做生態這樣的想法呢?其實還是跟它的基因有關,ZIVOO的母體是做PC外設出身,PC外設本來不就是一個以PC為核心的彼此相連的生態系統?
回到ZIVOO的產品,首批面世的三款智能家居產品中,核心當然是盒子,四核CPU,HDMI輸入輸出雙通道接口,2.4/5G雙通道高增益外置天線,支持藍光播放,感覺其硬件特色就是想做出一款功能齊備的高端產品,而定價目前還未對外公布。
從OTT盒子運營策略上,也能窺出ZIVOO構建生態的思維,在發布會現場,與其它廠商發布同類產品時著力展示硬件參數的方式不同,觀眾只能找到少量關于ZIVOO產品配置的說明,而更多的是發布會上其產品融于各個家庭生活場景的生動說明,其主打的生活場景主要有兩個:家庭游戲和家庭K歌。這兩者都用平臺思維與各內容廠商進行了深度合作,在做到內容的深度運營之后,ZIVOO周邊配件也是按照搭建生態的標準來布局,手柄有深度適配的體感手柄和藍牙手柄,而K歌也有專門配置的麥克風。
ZIVOO的產品在上市后經由市場考驗才能結論其是否成功,但就傳統硬件廠商的轉型來說,我覺得不能只盯著生態系統的建設,因為從ZIVOO母體的主業來看,它還有其他有利基因:工業設計,未來決定一個智能硬件產品能否成功,工業設計一定是最關鍵因素之一,因為它代表了產品的情感屬性。
而ZIVOO母體多年聚焦的PC外設,一個重點就是外觀設計,如果在設計上能夠取得突破,ZIVOO的成功率將會大大提高。事實上,創立ZIVOO的鄒超在雷柏的時候就是研發總監,還兼任了華南理工大學工業設計系校外碩士生導師,這樣的經歷使得其設計的產品既有藝術表達,也有商業理念的融合,其帶領的團隊(據說也是ZIVOO目前的主團隊)有連續三年斬獲德國IF設計大獎的過往成績,如果未來ZIVOO能夠把智能技術與情感屬性一起通過溶入家庭生活,那離成功就真的不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