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年前在波士頓采訪中集集團CIO潘進杰時,中集集團旗下子公司青島冷箱的“物聯網+MES”項目剛剛上線,盡管潘進杰從技術角度展望了諸多應用場景,但畢竟效益尚未顯現。

中集集團CIO潘進杰
在2018 PTC China Forum上,筆者再次見到作為演講嘉賓的潘進杰時,短短40分鐘采訪,他就最近一年中集集團在物聯網領域所做的探索以及取得的階段性成果侃侃而談,分享了青島冷箱及蕪湖瑞江部署ThingWorx物聯網平臺后所帶來的一系列改變。更重要的是,這兩個試點項目所取得的成果讓中集集團更加堅定了物聯網平臺戰略。


見微知著,務實推進物聯網戰略
中集集團是世界領先的物流裝備和能源裝備供應商,其主要業務涵蓋集裝箱、道路運輸車輛、能源化工及食品裝備、海洋工程、物流服務、空港設備等,提供高品質與可信賴的裝備和服務。作為一家為全球市場服務的多元化跨國產業集團,中集在全球擁有300多家成員企業,它們的信息化和自動化成熟度不盡相同,在推進數字化轉型的策略和進度上自然需要因地制宜、量力而行。
在潘進杰看來,中集集團正處在一個從傳統制造業向制造服務業轉型的關鍵時期,傳統的大型IT項目,產品介紹和評估就需要幾個月,實施周期短則半年,長則一兩年,這顯然不滿足當前中集集團的數字化轉型需求。
對于中集集團而言,需要從業務痛點出發,而不是囫圇吞棗地接受IT廠商的解決方案。“找到一兩個試點企業,一個痛點一個痛點地去解決它們實際業務,然后通過迭代復制的方式推廣給更廣范圍的企業”——這是中集集團探索物聯網應用的既定策略。
在一期項目中,作為“MES+物聯網”試點的青島冷箱,借助PTC的ThingWorx平臺連接MES,形成了一體化工廠信息平臺、數據應用平臺,實現了全程可視化運營。
如今,青島冷箱的負責人只需查看涵蓋了全廠設備、能耗、HSE、關鍵工藝的總覽視圖,就可以快速且實時地了解到全廠的運行情況、異常、預警以及未來生產的趨勢。同時,通過進行重點工藝大數據分析,可以幫助青島冷箱降低運營成本,提升生產效率。
具體的實現過程是,通過ThingWorx工業互聯的支持,整體平臺可以實現青島冷箱設備的全接入,車間和HSE相關設備的實時監控、故障報警。伴隨設備數據的不斷積累,系統內大數據機器學習分析功能將陸續實現關鍵工藝的優化,能源能耗的降低,設備的預測性維修,并降低主線設備的非計劃停機時間。同時,ThingWorx 平臺支持用戶通過一個直觀的用戶界面對各種自動化設備和應用程序進行連接、管理、監控和控制。
在青島冷箱物聯網項目上線不久,第二個試點企業蕪湖瑞江通過部署ThingWorx實現了類似的功能,包括設備管理、能源管理、關鍵工藝管理、安全管理等。
“青島冷箱和蕪湖瑞江兩家試點企業項目實施完之后沒多久,他們馬上就決定要做第二期,這對我們來說是最大的肯定,”潘進杰說。
物聯網的顯性收益和隱形價值
在不到半年時間里,青島冷箱和蕪湖瑞江兩個項目為中集集團的物聯網戰略提供了示范,為企業的經營管理決策提供數據支持。可以說,這兩個項目既是集成自動化設備、信息化平臺的能力建設過程,也是兩化融合的探索。
對物聯網應用所能帶來的價值,不管是實現對設備的監視、管理、控制互連,還是改善設備的健康狀態,或是優化設備的非計劃停機等等,潘進杰都非常堅信和篤定。但對于企業領導和業務部門來說,這些價值都是隱形的,反而是一些顯性收益更能打動他們。
潘進杰以能源管理為例。在青島冷箱工廠,部署物聯網平臺六個月時間里,通過不斷優化單箱能耗,節省電力的比例從5%、6%、7%一直到如今的13.2%。這意味著什么?中集集團所有工廠每年的電費加起來超過10億人民幣,如果以平均節省10%的能耗來計算,一年可以節省1億元成本。
在物聯網應用目標中,提及最多的基本是提升質量管理、優化關鍵工藝、實現預防性維護維修等,在這些隱性價值無法實現量化之前,中集集團已經預見可以節省1億元的能耗成本。另一個數據是,2017年中集集團營收753億,凈利潤約為25億。
相比之下部署物聯網應用的投入產出比可見一斑。
現階段,潘進杰和他所帶領團隊的工作重點,就是將“能源管理”作為切入點和抓手,更大范圍的推進中集集團物聯網戰略。
潘進杰在采訪中告訴記者,“當前中集集團的物聯網戰略分兩個部分,一是橫向推廣,我們將以節省能耗為出發點,未來兩年在整個集團實現能源管理全覆蓋,盡快把節省一個億的小目標達成;二是縱深應用,對于自動化程度和信息化水平較高的企業,我們將給它們制定更全面的物聯網部署方案。譬如已經完成一期項目的青島冷箱和蕪湖瑞江,我們將面向八大業務需求進行更深入的應用,未來還會探索基于物聯網和AR技術聯合應用的場景。”
PTC正迎來物聯網豐收期
對比過去兩年的PTC China Forum,其展示的物聯網應用場景大多數是國外的案例或Demo,直到今年中集集團CIO潘進杰現身說法,分享他們在ThingWorx物聯網項目中的啟發和獲益。
采訪過程中潘進杰還給記者分享了一個細節,在2018年11月2日中集集團內部一個兩化融合經驗分享會上,聽完青島冷箱和蕪湖瑞江的案例,當場有十幾個企業表達了部署物聯網平臺的迫切需求。的確,隸屬于同一集團、相同的企業文化、類似的業務模式,青島冷箱和蕪湖瑞江提供了絕佳的示范。
所以此次參加PTC China Forum,潘進杰還帶著另一項任務——認識更多的物聯網實施合作伙伴,因為接下來中集集團的物聯網項目,將是可以想見的任重而道遠。
對于PTC來說,也將展開與戰略伙伴中集集團更全面的合作,這是其堅定不移推進物聯網解決方案正迎來豐收期的一個縮影。據PTC全球資深副總裁兼大中華區總裁劉強介紹,PTC中國在2018財年取得的增長是過去五年中最快的,其中物聯網業務增幅超過三位數。特別是第三季度,正是中國區的業績貢獻使得PTC全球保持著不錯增長。
從收購ThingWorx到2014年全面推出物聯網解決方案,四年時間里,PTC對物聯網領域的投入可謂不遺余力。2014年以前,PTC其實已經在CAD和PLM解決方案的基礎上,延伸到ALM(應用生命周期管理)和SLM(服務生命周期管理)領域。隨著物聯網產品線的豐富,一方面,為PTC帶來了物聯網平臺本身的營收;另一方面,還帶動了CAD、PLM、ALM和SLM等業務增長,幫助客戶實現智能服務,形成差異化的競爭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