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商報記者劉曉娜
未來,建筑產業也能實現工業化。忠縣今后就將扮演綠色智能建筑“原產地”的角色。12月13日,重慶三一綠色智能建筑產業項目簽約活動在重慶主城舉行。該項目將在忠縣總投資62億元建設綠色智能建筑產業園,達產后年產值可達76.8億元。這是擁有全球領先技術的國內裝配式建筑龍頭企業與忠縣優勢互補、資源共享,協同發展綠色建筑,推動我國建筑業轉型升級的創新實踐。
忠縣將成裝配式建筑產品“原產地”
重慶三一綠色智能建筑產業項目由三一筑工科技有限公司、四川三申建材科技有限公司、成都統建城市建設開發有限責任公司共同投資建設,著力于突出綠色環保、大數據智能化的研發和運用,志在進軍綠色智能建筑產業“新藍海”,搶占建筑產業的發展制高點。
項目建設共分三期。2019年2月至2021年2月為一期,投資14億元,打造裝配式產業示范中心,建筑骨料精深加工中心,包括裝配式建筑產業中心、PC建筑技術研發中心、SPCX筑享云平臺、PC部品部件超級工廠、砂石料精深加工及配套等項目;二期從2021年2月至2025年2月,投資22億元,打造綠色建筑產業鏈項目集群,主要建設以“PC ”為核心的綠色建筑產業鏈子項目集群(混凝土工藝構件、輕質隔墻、新型門窗等)和200萬噸/年的氧化鈣生產線、80萬噸/年的納米碳酸鈣生產線及碳酸鈣綠色循環綜合應用衛星式工廠;2025年2月至2028年2月為第三期,投資26億元,建設基于工業物聯網平臺管理的分布式產業園區運營中心、工業大數據應用和智能設備創新研發中心、智慧城市管理中心、智能電動驛站及智能物流中心等項目。項目達產后年產值可達76.8億元,預計可占忠縣全縣規上工業總產值的20%以上。
三一集團總裁、三一筑工董事長唐修國表示,該項目在忠縣投產后,將通過當地便利的水運交通等條件,把本地產的裝配式建筑產品運輸到全國各地,由專業的裝配工人在當地組裝,最大限度節約資源、保護環境、減少污染。
忠縣將打造“中國鈣谷”
綠色智能建筑集現代(下轉第2版)(上接第1版)科技之大成,以其“最大限度節約資源、保護環境、減少污染和健康實用、高效使用、與自然和諧共生”等優勢,引領著未來建筑業發展,成為建筑業下一個風口。
忠縣縣委書記賴蛟在簽約活動上介紹,忠縣發展該項目具備兩大獨有優勢:其一,忠縣自然資源豐富,石灰石儲量達44億立方米,石灰石氧化鈣含量平均達54.4%,鈣含量在全國已探明的石灰石礦山中處于領先地位,成為發展綠色智能建筑產業的優勢資源;其二,忠縣交通優勢明顯,長江黃金水道88公里橫貫縣境,萬噸級深水港新生港一期工程即將建成投運,“大”字型高速路網已經形成,渝萬高鐵、廣忠鐵路項目也正在快步推進,便利的交通為打造綠色智能建筑產業集群打開了廣闊的市場。
據了解,下一步,忠縣還將深度挖掘和充分利用本地豐富的鈣礦資源,與合作企業共同開發藥品鈣、食品鈣、建材鈣等產品,力爭將忠縣打造成為“中國鈣谷”。
(原載《重慶商報》12月14日第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