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11月29日電 據香港《明報》報道,香港國際機場近年來積極推進智能化,如以物聯網技術優化管理。香港機場管理局計劃2019年擴大多項物聯網應用以落實“智能機場”,包括增設10部巡邏機器人,在兩座客運大樓內測室溫及Wi-Fi信號等,以便實時調節或維修。此外,機場飛行區在試行偵測系統,可追蹤行李拖車方便調配,增加運送效率。

資料圖:香港國際機場。中新社記者 張煒 攝
據報道,機管局28日起連續2天舉行科技創新研討會暨展覽會。智能機場總經理歐陽顯宏表示,旅客逗留客運大樓時,對室溫是否舒適有要求。不過,大樓范圍廣闊,多人聚集的地方或較熱,空調系統雖是中央調節,但要監測個別地方室溫,機器人比真人有效率。有見及此,機場在年中引入1部機器人,在大樓禁區或辦理登機地方“巡邏”,除了測溫外,也可感應燈光明暗,機身還設有鏡頭,可檢查航班提示牌是否有損壞。
下飛機后等行李令不少旅客頭疼,香港機場2017年推出“行李通”行李掛牌,讓旅客可掌握等候時間,而機管局也主動出擊,從管理入手解決“痛點”。由香港中文大學亞洲供應鏈及物流研究所研發出一套物聯網系統,能偵測飛行區的行李拖車,機場人員可按不同飛機起降,實時調派行李車增加效率。歐陽顯宏稱,盼望系統可與“行李通”掛牌相輔相成,“盡量讓每個旅客最快20分鐘,最遲不多于40分鐘拿到行李”。有關系統預計年底完成測試,若數據理想,最快可在2019年推出。
此外,機場“航天城”項目預計在2023至2027年分階段落成,機管局也提供地理和建筑數據,讓科學園公司轉化為4D立體模型,機管局工程及科技執行總監關景輝稱,“工程設計團隊可親身‘走入’設計,體驗旅客所感”,令設計時可更貼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