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8日,小米舉行2018 MIDC小米AIoT開發者大會,宣布升級AI+IoT(人工智能+物聯網)核心戰略,并推出開發者激勵計劃。由于布局時間較早,小米IoT平臺已成為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物聯網平臺,智能設備連接數超過1.32億臺,日活躍設備超過2000萬臺。業內人士認為,作為未來經濟發展的巨大風口,物聯網獲得了眾多企業的青睞,小米若想持續領先,就必須打破技術短板,實現物與物的無障礙連接。
強化AI+IoT
“未來5-10年,AI+IoT始終會是小米的核心戰略”,小米公司董事長雷軍著重提到,AI之后對于loT賦能的地方會越來越多,“智能語音助手只是AI+IoT很小的環節之一,但卻給交互帶來了巨大的革命,這其中最為顯性代表的就是智能音箱”。雷軍說。
本次大會小米推出了開發者激勵計劃。小米集團人工智能與云平臺副總裁崔寶秋宣布,小米將先期投入1億元打造“小米AIoT開發者基金”,用于激勵AI技能開發者、激勵硬件設備廠商和AI技術公司,共同打造AI新生態。
產經觀察家、釘科技總編丁少將表示,小米強化AI概念,一方面是貼近當前的“風口”,另一方面是在強化“技術”標簽,仍是希望改變外界對小米“技術能力不足”的原有印象;另外,從以手機為核心的IoT戰略到AI+IoT,突出“軟硬一體”,以及進一步強調平臺屬性。
產業觀察家洪仕斌則指出,AI+IoT是未來的技術走向,很多企業都在向這方面發展,但目前來看,大部分產品還沒有打通彼此之間的連接,必須有人工智能的加入才能真正實現為人服務,做到跨物種、跨品牌連接。
根據此次大會披露的數據,截至11月5日,小米IoT平臺已支持的設備超過2000款,智能設備連接數超過1.32億臺,已經成為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物聯網平臺。此外,依托小米IoT平臺,小米AI智能助理小愛同學累計激活設備約1億臺,月活躍用戶已超3400萬,累計喚醒次數超80億。
當日,小米官方還宣布,與家居領域巨頭瑞典品牌宜家進行深度合作,未來宜家全系列所有智能照明設備都將接入小米IoT。除了宜家,小米與全季酒店、車和家、愛空間也將開展深度合作。當日,小米集團股價持續走強,截至停盤漲5.64%,報價14.6港元。
爭搶風口
如今,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人工智能已形成一個互不可分的有機整體,構建起未來智能生活的生態系統。數據顯示,物聯網市場規模預期在2020年前以每年16.9%的速度增長,全球物聯網市場到2020年將增長至1.7萬億美元。
在物聯網風口下,科技企業爭相布局。國產手機廠商在物聯網領域的發展以小米的推進最為顯著。除小米外,包括華為在內的頭部廠商都在逐層推進。今年7月,OPPO、vivo兩家同時對外宣布,聯合美的、TCL等多家業內廠商成立物聯網開放生態聯盟,開始進軍智能家居市場;華為早在2015年就宣布進軍智能家居行業,今年正式發布了智能家居領域的“百億計劃”。
就在各大公司都在爭搶建設自己的生態和基礎設施的同時,小米已經在在過去四年中努力打造物聯網生態,建立起了一個IoT基本平臺。
2015年,小米首次披露以手機為核心連接所有設備的IoT戰略,并對外發布首款小米智能模塊;2017年,在小米的首次開發者大會上,雷軍發布了小米的IoT(物聯網)開發者計劃,開啟小米IoT戰略第二階段,并宣布小米AI+IoT全面開放。
小米IoT平臺已經實現了從零到一的成長。根據小米今年三季度財報,該公司IoT及生活消費品業務,在三季度貢獻收入108億元,同比增長89.8%。該業務2018年前三季度總收入達289億元,已超去年全年IoT及生活消費品總收入234.5億元,其中尤以海外互聯網和非手機互聯網(電視互聯網)為新的增長點。
據小米集團IoT平臺部總經理范典介紹,過去一年小米IoT平臺接入了1000多款第三方產品,今年小米IoT還將進一步開放,為第三方提供ZigBee接入、第三方云與MIoT云的互聯、海外服務和行業解決方案。
挑戰仍存
事實上,近年來,隨著電子消費品利潤下滑、手機市場飽和,小米的營收增長也在承受壓力。因此,發展IoT成為小米打破質疑的突破口。
在丁少將看來,IoT平臺以及相關設備一方面可以增加運營用戶,另一方面可以增加收入。“從小米最近披露的業績來看,互聯網服務只在總營收中占據不到10%的比例,還有增長空間。互聯網服務需要通過終端與用戶連接,IoT設備則可以作為入口和用戶運營工具,逐漸推進發展。”
丁少將認為,小米的優勢主要在于最初為IoT戰略核心的手機業務已經有相當的體量以及尚可的后續發展勢頭,另外,小米布局相對較早,IoT生態鏈已經有了相當的規模。
按照賽迪顧問高級分析師鄒德寶的說法,手機布局物聯網領域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為解決智能手機續航能力和多App功能問題;第二階段是要統一協議標準、安全標準,建立開放式合作模式;到了第三階段,將是優化智能手機功能服務,構建物聯網連接紐帶系統。據此分析,當前小米已處于發展的第二階段。
不過,在這發展過程中,小米還要面臨一些挑戰。首先,互聯網企業如百度、360等,終端廠商如聯想、華為以及一些家電企業等都是小米的競爭對手,而從行業發展來看,小米還會迎來更多的競爭對手。
此外,丁少將指出,小米在基礎的核心技術能力上(如人工智能、5G)還難以與華為等抗衡,需要在相對較大的程度上依賴對外合作;小米生態鏈的產品尚未能構建比較完整的體系和場景,同時在作為“智慧家居”主體的大家電方面,小米未能占據有利地位,獲得相對較大的優勢。
洪仕斌則比較看好小米,他坦言:“盡管小米在硬件上不具備優勢,但這家公司有互聯網基因,敢于嘗試,只要在現有平臺的基礎上不斷打通生態鏈產品,就有脫穎而出的一天。”
北京商報記者 石飛月/文 宋媛媛/制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