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住運河邊的童思琦,最近每天傍晚回到家都先要換上運動裝備去運河邊走走,更是不忘帶上一個計步功能的智能運動手環。甚至最近她還和閨蜜在朋友圈PK起誰的“站點”更多——原來,童思琦參加了一場名叫“杭馬大富翁”的線上比賽。
這是今年杭馬首創的一種線上跑的模式,以5000步為一個“站點”,通過積累“站點”參加線上活動,就好比是我們熟悉的“大富翁”游戲一樣。
杭州馬拉松昨天早晨7時30分開跑,而早在杭馬開跑前的幾天,像童思琦這樣沒有中簽的跑友可以通過線上跑參與其中。浙江省體育競賽中心主任陶自力透露,今年有近11萬人報名杭馬,創造了杭州馬拉松的報名新高,但由于受到賽道限制,幾乎70%的人未能中簽。為了讓未中簽的小伙伴也過一把“杭馬癮”,今年將賽事與互聯網融合推出線上賽。“從3日開始,可以在阿里體育官網通過申請‘杭州馬拉松線上跑’,所有的運動員都可以在官網獲取電子證書。目前,線上的報名人數已經超過了一萬人。”
今年是黑科技被運用至杭馬的第一年。不僅是線上賽,本次杭馬采用了人臉識別檢錄,還為2000名選手提供了心率監測。
當馬拉松遇上智慧的“黑科技”,到底能碰出怎樣的火花?
心率監測、刷臉檢錄、沒中簽還能線上參賽 杭馬撞上“黑科技”
“您好,目前您的心跳達到174次/分鐘。”昨天,在跑到快上復興大橋時,周艷菲手上的手表發出了提示,她看了一眼后,隨即按下按鈕,并繼續她的跑馬。
周艷菲表示,這是她特地為了這次比賽買的智能手表,隨時都可以監測心率,跑起來也比較放心。
而事實上,今年的杭馬還為2000位選手免費準備了心率手表,參賽選手自行報名租用,就可以獲得全程的心率監控的服務。“當心率監測設備發現選手的心率波動較快時,會發出‘嘀嘀’聲提醒選手注意自身的心率調節。而我們后臺也可以監測到選手的心跳,如果選手心率持續較快,達到了自身無法調節的程度時,專業醫療團隊會根據心率監測設備的定位功能第一時間找到選手。”組委會工作人員介紹。
從最早的600多人到現在的3.5萬參賽,杭州馬拉松已經跨過32個年頭,成為國際銀標賽事;今年,“杭馬”是以國際金標賽事的標準來打造的。除了心率監測,今年還開辟了杭馬博覽會、線上馬拉松、人臉識別過安檢等服務。選手只要正臉對著機器上的鏡頭,“嘀”一聲系統自動掃臉完成識別,幾秒鐘就能檢錄入場。
而幾秒鐘就能檢錄入場的背后是另一種“黑科技”的支撐——而這項技術的達成,需要中國電信強大的網絡支持。而不僅是人臉識別,你昨天看的杭馬直播也仰仗于此。當你在看流暢直播的同時,你或許還沒想到今年杭馬中,還首次應用到了時下比較火的“5G”技術——斷橋上空的無人機通過5G技術,將畫面同步直播給電視臺,斷橋的美景和運動員的身姿第一時間囊括其中。這也是國內首次在重大馬拉松賽事中,嘗試將5G直播信號同步給電視臺,保證觀眾打開電視就能看到馬拉松現場,每位選手身上的肌肉線條甚至滴落的汗水都清晰可見。這是中國電信第一次作為官方合作伙伴,為杭州馬拉松提供獨家通信保障服務。
記者隨機采訪100位跑友 88%都使用了至少一件智能設備
昨天馬拉松現場,記者分別在杭馬起點、全馬終點處、半馬終點處,隨機對100位跑友進行了一個智慧設備使用的小調查。調查對象分別為24名外國籍選手和76位中國籍選手。其中,年齡段分別為“10歲以下”2人,“11-20歲”2人,“21-30歲”38人,“31-40歲”28人,“41-50歲”16人,“51-60歲”12人,“61-70歲”2人。
調查過程中,記者發現100位調查對象中,僅有12位跑友沒有使用智能體育裝備,而剩下88%的調查對象都使用了至少一件智能體育裝備。而12位沒有使用智能體育裝備的跑友中,還有5位表示,正打算嘗試、以后會使用。
半馬男子組第二名的Gentian Qesvanas來自意大利,目前正在浙江大學攻讀哲學博士學位。“我曾經在法國、德國等五個國家參加過馬拉松。”Gentian說,每次運動前他都有一個習慣,就是把平時戴的腕表換成專業的運動智能手表,這次也不例外。
“我曾因為沒有攜帶提醒功能的智能裝備,控制不好速度,比賽結束后休息了好幾天才緩過來。這回新買的手表不僅能測量血氧濃度還自帶GPS定位系統。即使對杭州不熟悉,但智能手表使我更游刃有余。”來自法國的半馬選手Damien一語道出了對智能手表的喜愛。
來自哈薩克斯坦的阿爾圖爾,在華東理工大學讀碩士,他也是智能設備愛好者。“由于我的專業是計算機,平時就對智能化產品很感興趣,所以賽前我做了不少攻略,最終入手一款具備心率提醒和配速設置的智能手環。”
在杭州已工作8年的高級工程師Uwe來自德國,這次參賽他不僅帶了智能手表還準備了具有減震防滑、吸汗排味的功能的“黑科技”鞋墊。
來自江西南昌的黃麗軍是一名警官,自己是受到友人的邀請,來杭參賽。11月南昌也會舉辦馬拉松,我也會邀請杭州的警官朋友一起參加。黃麗軍每次比賽都會帶上智能手環。“這能讓我隨時了解自己的速度和心率,不至于出現身體不適。”
“我對高科技的產品很有興趣,想體驗新奇的東西。”今年讀初一的沈杰表示,帶智能手表主要是覺得好玩。
60歲的崔方喜表示:“自己年紀大了,不太玩得來這些高科技的東西,雖然這次沒有使用智能裝備,但是最近我一直在和跑友探討這些智能設備,以后也會嘗試用。”
與崔方喜不同的是,63歲的徐寶國今年參加杭馬是他第一次使用智能設備。“聽其他跑友說這種高科技的手表可以檢測自己的速度和心率,我也買了一塊。自己年紀大了也不會用,還是其他跑友教我如何檢測和使用的。”
體育新零售的“黑科技盛會” 挖掘流量紅利 杭企借機吸睛
今年的杭馬不僅在賽道、設備等方面做了智慧化的提升,還舉辦了一場體育新零售的“黑科技盛會”。據組委會工作人員介紹:“事實上,馬博會是比較知名的馬拉松的標配。杭州馬拉松要成為頂尖級賽事自然也不能少。”
馬博會背后更大的意義在于對流量紅利的挖掘。在陶自力看來,馬博會的價值在于豐富馬拉松賽事的體系,擴大品牌的外延,實現品牌價值。“今年首次將馬博會作為馬拉松賽事的預熱和前奏,也是一次新的實踐。”
馬博會現場也不乏杭企現身,杭州企業毛源昌便是其中之一。“展品是特地為參賽選手設計的,其中采用了很多新科技,比如使眼鏡的重量比5張A4紙還要輕,或是鏡片也將根據紫外線的強弱程度做出調節變色,使跑者適應不同區域的光線。”毛源昌眼鏡品牌主管許宇鋒介紹說。
“毛源昌眼鏡是杭州老牌企業,但多年來用戶對品牌的印象有一定局限。杭馬為毛源昌眼鏡注入新活力。”許宇鋒說。
不僅是眼鏡,頂康科技有限公司則是帶來了新推的家用跑步機,市場部負責人田張帆表示:“馬拉松愛好者勢必需要頻繁的練習,而生活中不免遇到與工作沖突的時候,不少跑友便會選擇在家里運動。馬博會這個平臺讓公司精準對接到跑步用戶。”
對此,納恩博(北京)科技有限公司的電商運營部負責人陳曉峰也表示:“現場通過實時觸摸、體驗的方式,可以讓公司更好地對接用戶。如果選購產品時只是在網上看圖片,很多人都會覺得有距離感。”
阿里體育平臺運營中心高級總監孫作孚表示,馬博會稱得上是體育新零售的“黑科技”。“杭馬和大數據結合起來是新變革。往年馬拉松主要還是集中在媒體曝光數、百度指數增長等。今年贊助商不僅收獲品牌曝光,相關數據還將納入阿里平臺大數據體系。如此一來,未來商家就能精準定位客戶等。”孫作孚說,我們想以杭馬作為試點,將其作為孵化平臺,整合跑者數據體系。
黑科技杭馬到底碰出了什么火花? 智慧化將為浙江體育帶來更多可能
“其實有些技術本身并不‘黑’,但是與杭馬賽事的結合卻讓它們有了不一樣的意義。就像人臉識別技術早已面世,但這對人流量相當大的馬拉松賽事來說,作用非同尋常。”阿里體育路跑項目部總經理楊勇介紹,人臉識別通過對參賽選手的身份進行檢測,在賽事身份驗證和區域安全控制等方面高效提升了安保水平,也大大提升了安檢的效率并有效規避了替跑現象。
“今年杭馬線上賽和首次推出的杭馬大富翁,吸引了很多沒能來到杭州現場的路跑愛好者以及更廣泛人群的參與。” 楊勇認為,用運動來刺激消費,帶動產業升級,將使杭馬成為一場大眾的狂歡。
浙江大學教育學院體育學系教授鄭芳認為,“在娛樂性方面,憑借良好的人機交互和強大的人際社交功能,不論是休閑健身還是競技比賽,參與者和觀賽者都能獲得更大的樂趣。智能化體育設備對科學性的影響更是顯而易見。”鄭芳舉了一個例子,比如,越來越常見的心率實時監測分析設備能使教練更準確地掌握隊員的訓練強度和身體負荷,從而制定更科學,更個性化的訓練計劃,而智能設備的日益成熟也使其成為了體育科研的重要研究工具。
另外,在便捷性方面,鄭芳認為,智能體育設備使我們逐漸擺脫了傳統體育活動的時空限制。“例如,VR、AR等技術讓我們可以在家里參與高爾夫、足球等戶外團隊運動,甚至線上遞交成績、分享比賽成績。”
鄭芳透露,事實上,浙江省在智能體育方面一直走在全國前列。“浙江曾舉辦過首屆全國智能大賽,也建造了蘊含各類智能元素的智能健身場館。”她認為,智能體育將進一步成為未來產業發展的主流趨勢,浙江也將面臨更多可能。
對此,浙江省體育局副局長李華表示:“這次杭馬與阿里體育合作,希望可以將阿里擅長的智能、數字化的技術和我們的杭馬結合起來。這次杭馬智能化的提升和推廣只是一個開始,今后也會不斷深化信息化體育的目標,讓智慧馬拉松成為杭州馬拉松的新亮點。”(記者 汪曉筠 鄒冉 楊伊琳 攝影 汪曉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