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7日,燕達金色年華健康養護中心二期開放迎客。作為京津冀協同發展養老試點單位之一的燕達金色年華健康養護中心,一期有床位2000多張,加上二期的8000張床位,將成為國內單體規模最大的養老社區。2016年6月2日,京津冀三地民政部門共同簽訂《京津冀養老工作協同發展合作協議》,而目前燕達入住的老人95%來自北京。
10月9日,消費日報記者隨參觀體驗的老人來到燕達二期。據了解,燕達養護中心不定期會有接待北京老人的參觀班車。上午9點15分在大北窯東上車,10點之前就可以到達養護中心。從家居式自理區、賓館式護理區、多功能活動區到燕達醫院,一路參觀過后,體驗者到達餐廳進行體驗式就餐,大約1點多再乘班車返回國貿。
9點半記者到達接待處時,已經有幾波老人在等候簽合同了。工作人員介紹了二期的情況,一小時后,接待人員才騰出時間帶參觀者走進樣板間。進入一套兩室一廳兩衛的房間,進門處有一個液晶屏,客廳、臥室和洗手間的墻壁上,全都安裝著一鍵呼叫設備,客廳里還有一個平板電腦。工作人員介紹,這些電子設備都是為了觀察老人日常活動和接收老人各種需求的。如果老人想與子女視頻聊天,找到電腦中的對應選項后,就可以接通子女或親朋好友的手機,或者點餐上門。二期入住的老人每人都會配備一張智能卡進行智能定位,對于阿爾茨海默癥的老人,根據電子地圖劃定的電子圍欄,如果老人越過“圍欄”,系統會自動報警通知工作人員。

與一期相比,這里明顯多了一些智能設備。當記者進入衛生間時,看到防滑把手、坐浴凳等助浴設備已安裝到位。即便是10年、20年、30年的長租套房,衛浴、櫥柜等一部分固定設備也已安裝完畢。為一年的短租套房配備的實木家具、沙發和電器,可以滿足老人“拎包入住”的生活所需。盡管廚房的設施齊備,據工作人員介紹,這里有多處營養餐廳,老人們入住后真正在廚房頓頓做飯的很少,都是在餐廳用餐。
記者了解到,醫養結合、精裝入住、環境優美、餐廳便利,對老人的吸引力最大,也是咨詢的關注點。具體到裝修標準的細節,關注的人則很少。有位老人的子女提出,公共區域的樓道過窄,一旦推輪椅或者病床,根本過不去。記者也發現衛生間的門是朝內開的,一旦老人意外跌倒把門堵死,救助人員開門就很不方便,廚房門也有同樣的問題。另外,既然入住的老年人做飯次數并不多,廚房的作用多為加熱食物和喝水等,為減少忘記關火等危險的發生率,有參觀者建議采取增加能定時的智能小家電放置區等,引導入住老人使用風險較低的設備,減少安全隱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