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即將結束,顯然對于投資者來說2014在投資的項目數量上都獲得了不小的收獲。我根據有限的資訊整理了一下,尤其對于天使投資者來說,關注、觀望、跟投的幾乎也是集中在兩個領域,一是移動互聯網;二是智能硬件。
為什么會是移動互聯網與智能硬件這兩個領域,其實不可否認的是智能硬件是移動互聯網趨勢下產業進化的產物。從這個角度或許我們就能理解為什么投資者投資移動互聯網的熱情會高于智能硬件,至少從目前的投資情況來看是這個處境。
不可否認,曾經投資互聯網領域投資者們在移動互聯網到來時,毫不猶豫的選擇了投資移動互聯網。這種投資行為與決策,我將其定義為決策的思維路徑依賴,也就是說人類通常都是喜歡基于自己固有的經驗指導自己的思維決策。因為我們有過去互聯網的經驗,因此無意識之中就會通過這種思維路徑依賴轉向于移動互聯網。
而智能硬件如果嚴謹的定義,其顯然不是互聯網的專屬范疇。所謂的用互聯網思維做產品,本質不過是個營銷概念而已,而這個營銷概念能爆發是因為趨勢。智能硬件更準確定義應該是一種跨界,是移動互聯網與傳統制造業邊界交匯的產物。
正因為智能硬件是傳統制造業與移動互聯網的邊界交匯的產物,此時我們所習慣的思維路徑依決策就處于模糊區。對于互聯網與傳統制造業,這兩個曾經在各自領域都風生水起,沒有太多交匯的巨頭而言,彼此之間相對比較陌生。或者可以說彼此之間都熟悉著對方的名字,卻不熟悉彼此的身體,更沒有深入的互動。
此時,移動互聯網突然之間跨了進來,一腳踩著互聯網,一腳踩著傳統制造業,于是在互聯網與傳統制造業兩大領域之外的第三邊界產業出現了,那就是今天的智能硬件產業。
這種邊界交匯就讓互聯網與傳統制造業這兩大領域的創業者們都感覺到智能硬件產業,似乎都是與自身產業密切相關的產業。在傳統制造業的從業者們看來,似乎只要向右靠一點就是智能硬件。也就是說在自身原由產品的優勢上,通過研發加入一些智能元素,比如芯片、傳感器、APP控制等,似乎就可以實現。
同樣,對于互聯網領域的從業者們而言,似乎只要向左靠一點就是智能硬件。也就是借助于已有的互聯網用戶群體,或者說是對于互聯網用戶的研究經驗,然后整合傳統制造業,對其進行改造,加入移動控制元素,似乎一個移動互聯網時期的智能硬件就誕生了。
當然還有第三人群,就是一些初創者們看到了智能硬件這一邊界交匯的跨界產業,似乎也只有一步之遙。于是就通過跨界的團隊組合,借助產業鏈整合,試圖來抓住這一新的商業浪潮。
但從今天的現實情況來看,不論是互聯網領域,傳統制造業,或是創業人群都在智能硬件產業上忙的不亦樂乎。但另外一端的市場,也就是消費者似乎無動于衷,智能硬件產業可謂冰火兩重天。這一現象更讓投資者陷入了迷茫,從今年下半年開始,一些投資者對于智能硬件產業選擇了觀望的態度。可謂是業內火爆,業外冷漠。
比如智能插座,看似很美的一款智能產品,我們可以通過手機對家里的電器設備進行開關控制,似乎很智能。深入去思考,這產品在我看來實際價值并不大。其一如果我們是為了解決電器設備的控制問題,那么電器設備廠商完全可以通過加載自帶APP實現,而不需要增加這么個多余的配件;其二如果傳統的插座制造企業直接在墻壁開關插座上融入智能控制芯片,然后通過加載自帶的APP且不是更簡單方便;其三如果是為了解決開關控制問題,或許傳統的按鈕開關更便捷,因為我們只需要直接對著插座上的開關按一下即可,而不需要拿出手機,然后再點開APP,之后再選擇所需要控制的插座,然后再對其進行操作;其四是智能遠程控制似乎更危險,一旦中木馬或黑客入侵,后果將會比較嚴重。
我舉這個例子就是告訴大家,目前智能硬件的處境有點微妙,很多看似智能的產品,其概念遠大于實際的使用價值。包括我們當前對于智能硬件產業的思考缺少反向思維,也就是這些產品的弊端是什么。從這些角度來看,智能硬件確實給投資者挖了幾個坑。而形成這些坑的原因在我看來主要由以下幾方面:
一、是一些年輕的創業團隊,一方面由于對用戶的實際使用需求缺乏深入洞察與了解;另外一方面缺乏傳統制造業的行業沉淀。要想對傳統產業進行智能化改造,那么對于這些行業所沉淀的知識了解與掌握非常重要,這不是通過網絡搜索一些文章或者報告,或者是一些行業分析數據能獲得的。因為我們要想借助于移動互聯網顛覆傳統產業的一些產品,就需要對傳統產業的形成以及其產品存在的原因與問題進行深入的掌握,此時的創新才會避免進入自我陶醉的誤區。
二、對于互聯網企業而言,從一個虛擬的世界進入實體世界,不能為了追求顛覆而顛覆,而是真正設計出能為用戶帶來實際使用價值的產品,這不是簡單的互聯網概念加供應鏈組合。盡管互聯網的一些模式很美好,但進入實體產業領域還需要更為深入的了解,因為這些產品是生活民用產品。生活民用產品與智能手機類產品的使用屬性、性能要求、使用特性、使用環境等都存在差異,用戶對于生活民用品的產品質量包容度明顯低于手機類的智能產品。
但對于互聯網領域的企業而言,智能硬件給互聯網這一虛擬世界的工具賦予了更為豐滿的胴體,這也是促使其跨入的一大驅動要素。而這個胴體對于用戶而言,不僅僅是**,而是一個既上的了廳堂又下的了廚房,既美貌婀娜又智慧賢淑,當然更重要的是還能生孩子、洗衣服、做飯,這樣的智能硬件才是用戶的真實需求。
三、對于傳統制造業而言,更多的決策是遵循著思維路徑依賴以及摩爾定律在產業上探索升級空間,對于智能硬件這一跨界的事物顯然是缺乏經驗的。尤其對于本身就缺乏互聯網基因的傳統制造業,面對突如其來,騎著移動互聯網這匹快馬而來的智能硬件,似乎有些迷茫。顯然過去遵循著摩爾定律的產業升級方式,對于這一跨界產品而言已難以適應。
不論是傳統企業、互聯網企業,亦或是新的創業者們,對于智能硬件領域都無章可循。對于用戶而言,似乎想擁有智能硬件,但卻又覺得實用價值不大。而對于投資者們而言,似乎每一份創業報告都有著很龐大的顛覆空間,從2013年投到2014年,再展望2015年似乎還是處于繼續跟投的命,這坑何時能填滿?
智能硬件對于投資者而言到底是福是禍?理性來思考、觀察這個問題,我們發現,盡管智能家電、智能家居等概念已不是新名詞,但是搭乘著移動互聯網而來的智能硬件不得不承認還是個年輕的小孩。和可穿戴設備產業一樣,都還只是個兩歲的小孩。
而引爆這陣風的,又是我們所熟知的科技巨頭谷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