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小天Alex
編 | 宮繼良
不久前,法國國民議會表決通過關于禁止學生在校園內使用手機的法案。按照新規,在校學生無論在課堂還是課外活動時均不得使用智能手機、平板電腦、智能手表等各種有上網功能的通信設備,除非是出于教學需要,或是在條例中明文規定可以使用的地點。
法案適用于所有幼兒園、小學和初中,覆蓋3歲至15歲的學生,并于今年9月開學時正式生效。
其實,早在2010年,法國就曾經出臺過禁止小學生和初中生在教學活動中使用手機的規定。法國國民教育部長米歇爾·布朗凱說,此前的手機禁令未能全面執行,而這次通過的全面禁止手機法案將給法國社會及其他國家傳遞出一個明確的信息——“我們是認真的!”
而歐洲其他一些國家也有類似的規定。被稱為“自由王國”的巴伐利亞州是目前德國在學校法中明文規定不允許中小學學生在校園內使用手機的聯邦州。自2006年起,巴伐利亞州教育與課程法第56條規定:
在學校建筑內與其他校內場所中不可使用手機以及其他與課堂教學無關的電子設備。若教師為進行教學活動或在課堂外進行監督活動而使用電子設備則例外。
移動智能設備對于課堂是友是敵?
對于“禁止幼兒園、小學和初中學生在校園內使用手機”的法案,布朗凱稱除了學校秩序因素,也屬于“對家庭有益的公共健康信息”,對孩子有好處。
許多法國學校也反映手機影響教學質量、課堂秩序的情況愈演愈烈。據法國《世界報》報道,根據法國生活條件調查和觀察研究中心2017年的調查,87%的法國青少年配備有智能手機,這一比例在2011年僅為20%。
而英國學校對于手機的態度差別很大,有些學校會禁止學生在校使用手機,而另一些學校則將手機作為教學工具,成為課堂的一部分。除了影響課堂秩序之外,網絡安全問題也是歐洲各國呼吁要在學校禁止使用移動設備的原因之一。
事實上目前這一代學生實際上是一手拿著手機,一手拿著筆記本電腦、平板長大的。他們非常精通移動信息技能,大多數學生都比他們的老師更懂得如何操作他們的設備。而且未來互聯網趨勢不可逆轉,互聯網必須作為學習環境的一部分呈現給孩子們。強行禁止移動智能設備只是掩耳盜鈴,假裝它并不存在對幫助學生學會如何負責任地使用互聯網起到反作用。
德國教育協會也對法國這種手機禁令表示拒絕:“全盤否定的法律禁令不會對我們有任何幫助,學校需要的是能夠起到限制作用,但同時也能培養學生的信息化素養的法規。”
相對于剛剛談到的一些弊端,移動智能設備事實上在過去幾年的發展中已經極大地推動了課堂教育的發展。如從2010年以來,一些美國的中小學開始鼓勵教師和學生帶著自己的移動智能設備去課堂,以便更有效地利用教學資源來促進學習活動。
通過師生的移動智能設備與學校系統進行融合,改變師生利用信息技術獲取信息、應用信息的方式,將學生的個性化信息終端設備融入學校的教學系統中,以便根據師生反饋的信息,設計出個性化的學習內容,達到最優化教學的目的。這也是其他移動智能設備進課堂支持者的觀點,即充分發揮移動智能設備的學習作用,活躍課堂教學氣氛,實現師生的共同發展。
那么我們如何才能發揮移動智能設備對于課堂的正效應?
1推動課程結構化改革
隨著科技的進步,學生們有機會擁有完全個性化的學習方式。對于課堂教學來說,在教學中融入移動互聯網,是希望在課堂中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體現學生個性化的學習。而目前移動智能設備正是推動學生個性化發展最好的技術、平臺支持之一。
課堂模式的轉變,背后是教師“教”的轉變,是學生“學”的轉變。將傳統的教師主導的課堂模式,轉變為教師+學生+設備”三位一體的互動教學模式,充分發揮移動智能設備對于課堂的推動作用,讓每個孩子都能提升,這才是“互聯網+”教育的初衷。
如重慶聚奎中學從2011年起就開始探索利用移動智能設備來實現智能終端+數字化學習資源的新型教學方式,通過“翻轉課堂”的學習模式,學生在課前利用平板電腦根據個人情況,自主和個性化地學習課程內容,課堂上教師不再需要大量的集中教授,而是能夠騰出時間來組織探究、輔導學生完成學習。
2提升教師的信息化素養
對于目前信息時代教育理念、環境與模式的變革,需要教師具備較高的信息素養,才能有效地開展教學。信息時代的教育不僅重視對學生的知識教授與技能訓練,更強調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而信息素養便是信息時代學生綜合素質的重要內容,教師信息素養則是學生信息素養教育的前提。
教師只有積極轉變教師角色,主動更新教育理念,積極利用移動智能設備來變革課堂教學結構,改變教學策略,增強師生、生生間的互動,重視過程性與終結性評價,改變教師“一講到底”、學生“只學不習”的困境,開展“課前+課中+課間+課后”一體化的教學過程,有效幫助學生提高綜合素養。
提升教師信息素養已經成了目前我國信息教育發展的一項重要舉措。近日教育部就發布《教育部辦公廳關于開展人工智能助推教師隊伍建設行動試點工作的通知》,推動教師主動適應信息化、人工智能等新技術變革,幫助教師利用智能助手和情境化學習資源等優質資源,創新教育教學,提高教師工作效能,探索開展智能教育。
3對于學生適當的引導
一個每個人都能想明白的原則,科技并不能對學生有所幫助,除非他們得到合適的教導以及合理的安排。“如果你給小朋友一個玩具,但不告訴他們如何使用,那便沒有什么作用。”美國國家教育技術主管協會(the State Educational Technology Directors Association)的執行董事蘭·紐金特說,“為什么人們會覺得把一個智能設備放到孩子面前,能夠讓孩子有所變化?”
許多教育工作者目前正在學習如何加強對于學生使用移動智能設備的引導。在教師、家長的引導和監督下,學生可以通過移動智能設備加強與同學、教師的交流,這有助于學習超越課堂的原有界限,并將課程帶入現實世界,推動學生對于所學知識的真正理解和應用。
目前已經有許多科技巨頭著力推出專注于教育市場的移動智能設備,通過在程序上的定制化管理來引導學生的使用行為。如微軟就于2017年對外發布了專為教育市場打造的新系統Windows 10 S。Windows 10 S 會對用戶獲取應用的來源作出了限制,用戶僅能從 Windows 商店獲取應用,而當嘗試運行其他渠道安裝應用時,系統便會作出阻止。這有助于讓學生避開惡意軟件,獲取更安全的使用環境,并且專注于教育本身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