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只看融資額和融資后的估值線條,其實是低估了這個在中國智能大屏家庭娛樂市場的"軟硬玩家"。從微軟當年推出的維納斯計劃算起,家庭娛樂或者說縮小到客廳娛樂,一直是一個萬億級的市場,但又是實力如微軟般也啃不動的"硬骨頭"。
但這并不妨礙這個市場可以誕生獨角獸,因為家庭娛樂這塊蛋糕太大了,哪怕只是切到一小塊也是不菲。一如酷開的成長線條,專注智能電視,重度垂直打造智能電視操作系統,這讓酷開看起來有些"犟脾氣",不跟風、不隨眾,只做自己。在樂視風頭正盛時,酷開就是酷開。在樂視倒掉之際,酷開則通過與騰訊、百度的戰略合作,繼續專注于智能電視尤其是智能電視系統的研發,并獲得BT的雙輪資源加持。
難能可貴的,正是堅持。在沒有技術根基的時代談智能大屏或者說家庭娛樂、客廳娛樂,有些單薄。但如今,酷開+百度組CP要講的則是一個有技術、有基數、有想象空間的新故事。這個新故事包含了兩個時代命題,一是讓電視更智能;二是讓智能家居落地家庭、落地場景、落地剛需。
百度入資酷開 OTT行業掀開新篇

如此,我們看到的是一個酷開+百度的新CP,其目標已經很難用諸如瓜分智能電視市場、布局家庭娛樂這么簡單或者說單純的小目標來形容或概括。擺在酷開面前的,是百度的人工智能驅動力。而擺在百度案頭的,則是酷開對智慧家居的深耕細作。恰好,二者的交集足夠大,足夠有想象空間。無論是智能+電視,還是AI+家庭娛樂+智慧家居,蛋糕在隨著人群認知的提升而不斷變大,但能吃下大蛋糕的,目前來看,酷開和百度這對CP的可能性更大。因為在中國市場,找不出第二家在智能電視軟硬兩個維度根基均扎實的平臺。在AI的賽道上,百度也著實是從幕后走到了前臺,而且與自動駕駛相比,將AI能力通過酷開輸入到家庭市場,是更務實的戰略設計,對百度、對酷開都是一件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大事件。
甚至說,智能電視和家庭娛樂市場正隨著這筆資本動作而掀開了新篇,"酷百"戰略合作,有望提前推進智能家庭市場的布局,給人們一個換機的理由,也有望喚醒對電視無感的90后新生消費主力的消費熱情,智慧家庭、智能家居,也有望超越本身的電視市場,來一波勃發,推一把火爆。畢竟,流行從來都是被新生事物和新生物所引爆的。
"酷百",正是這樣一個新生物。
之所以說"酷百"這對CP是新生物,一是在于百度入資后,酷開從估值上已然成為獨角獸,從昔日的創維子公司成長為近百億估值的獨角獸,這是市場上新生物引爆的節奏。二是,OTT行業長期以來處于同質化的狀態,市場上的各方均在摸索前行,而酷開通過與百度戰略合作,這是繼獲得愛奇藝、騰訊視頻內容資源之后,獲得底層人工智能技術驅動力的一個開始。
前有騰訊,后有百度。酷開能相繼被巨頭看中,正是其行業地位的體現。無論是在廉頗老矣的傳統電視機市場還是在過去幾年浮躁的互聯網電視維度,酷開都是一個獨特的生物,身上既承載著終端設備的鋪陳,更是著力于智能電視系統層的研發和創新,如此,讓酷開沒有成為畸形的小樹苗,而是日益在所處領域參天。
而百度攜資金和AI技術入場,酷開估值是一回事,有能力切更大的智能家居蛋糕則是更大的一回事。新生物酷開,打開的是人工智能時代家庭娛樂、智能家居的更大可見空間。
電視系統插上人工智能翅膀變身"新生物"

家庭娛樂、智能家居的"鳥瞰圖"正是客廳經濟,這個讓微軟們都啃不下的硬骨頭,正隨著電視的智能化、家庭娛樂的去中心化、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新興技術對智能家居的推動,走向一個日趨明朗的階段。酷開和百度的合作恰恰發生在了這個階段的前期。
有道是先入為主,2800萬終端背后,是酷開在客廳經濟市場打開認知度和知名度的例證。而這些暫且稱為種子的用戶,一旦體驗獲得持續提升,自然會形成口口相傳的口碑效應,讓酷開猶如雪球。而百度的AI技術與酷開的系統合璧,恰能如此。
具體來看,二者戰略合作后,百度人工智能系統DuerOS將全面與酷開系統實現對接,尤其是在人臉識別、圖像識別等方面的融合,帶給酷開的實際上是比資本層面的估值更有想象空間,因為這帶來的或將是電視系統大爆炸式的嫁接效應。譬如,在電視內容的推薦層面,千人千面更多的停留在"千機千面",是根據機器的點播而非具體到每一個人的觀看行為去推薦。而通過與百度戰略合作,酷開的系統可以做到的則是,通過引入百度DuerOS的人臉識別能力,同一臺電視對不同家庭成員推送不一樣的內容,真正實現千人千面。即,雙方合作后的酷開系統電視將通過攝像頭識別電視機前的用戶面部,系統將根據觀看用戶的觀看習慣自動推薦內容,實現精準推送。
再一點,電視能否做更多?答案顯然是肯定的。不是說電視就是用來看的,通過引入百度的圖像識別技術,酷開系統將提供明星面部識別、使用場景識別、物品識別功能。結合百度強大的搜索能力,為用戶提供更為準確的搜索內容和使用體驗。
一如李彥宏所言,AI時代最顯著的特征將是自然語言為核心的人機交互。"未來不存在電視頻道的概念,只剩下視頻流的概念。"我們都知道百度在最近兩年著重發力信息流,實際上李彥宏所提的電視的視頻流概念,會通過酷開系統與百度人工智能能力的對接,真正實現。而這種底層能力的融合帶來的,不僅是觀看體驗的提升,更是圍繞客廳新經濟的商業變現等多個維度的攻堅。換言之,酷開作為一家專門做電視系統的平臺,其通過與百度DuerOS全面對接,相當于插上了人工智能的翅膀,能從諸如人臉識別、圖像識別等多個維度去升級,帶給用戶體驗提升的同時,也讓酷開進一步領跑OTT行業,并探尋商業變現等更多可能。
不只是大屏 智能生態才是未來想象空間所在

而懂懂了解到,百度與酷開聯手,并不只是做互聯網電視,還將發布智能音箱產品。這就進一步打開了酷開智能生態的想象空間。以智能電視+智能音箱,撬開智能家居的萬億市場。之所以這么說,從去年雙十一當天阿里以賣一臺虧一臺的自我放血去投放99元的天貓精靈就可見一斑。實際上,包括阿里、小米等都在趟以智能音箱布局智能家居的路。
相對于沒有家庭市場底蘊的突兀進入,酷開一直就是家庭娛樂的中心,而通過百度的人工智能能力和酷開的系統優勢,二者聯合發力智能音箱,布局智能家居生態,則是更順理成章。通過搭載酷開智能系統,二者合推的智能音箱有望成為智能家居控制終端,而且據懂懂了解,二者計劃推出無屏/有屏兩個版本,這就讓智能家居更普適、更有選擇空間。譬如,雙方正在研發"分布式陣列麥克風產品",未來家庭中可以將這種產品放置在廚房、客廳、衛生間、臥室等地方,用戶可通過這些產品實現對智能家居的控制,增加智慧家庭的應用場景,提升智能產品的使用便捷度。眾所周知,百度一直以來在語音、圖像識別等方面有頗深的技術積累,加上酷開的用戶基數和系統優勢,是有助于產品落地的。
換言之,有百度資金和技術加持的酷開,要做的不只是大屏,而是圍繞客廳新經濟去博取智能家居的布局,而Echo有多火爆,其實我們就可以預見酷開會有多大想象空間。這是從技術和產品上的一個判斷。
而將視角轉到商業變現這個敏感話題,目前智能電視多是走硬件補貼的路子,但是這條路走的并不是特別理想,用戶的付費習慣和付費意愿不是一蹴而就的,而且優質內容其實是有限的,那些為了圈錢而上線的一些所謂獨家內容,用戶并不買賬。這讓智能電視的收費模式走的并不穩健。
最理想的狀態,是內容免費,配之以不會特別影響用戶體驗的商業變現模式,來走通商業化這條路。這一點,與百度合作后的酷開有望給出一個積極的探索。譬如,基于百度搜索和人工智能語音,就能夠創造出更多的營銷新模式。借助電視的語音入口,解決電視遙控器使用繁瑣的問題,提升應用打開的幾率,流量價值巨大。通過語音搜索功能的加入還能夠提高酷開系統的使用體驗,直接提升用戶付費率、點播率。并且能夠開發出更多新形態的互動營銷形式,實現流量變現。
而在這背后,則是酷開最為看重的--百度的知識圖譜。業內人工智能語音引擎提供商數量較多,但堅定選擇與百度合作,源于酷開對百度知識圖譜的認可。作為一家有技術和信息雙重基因的互聯網巨頭,百度的知識圖譜可以說是看家活兒。而未來人工智能產品的較量,不僅僅是識別率的比拼,更多的是后端服務的比拼,借助百度搜索建立的知識圖譜,則能夠為酷開系統用戶提供更為豐富的使用體驗,并讓千人千面、按需推送等更精準和人性化。
如此,有技術+知識圖譜的百度,有系統+技術+用戶基數+抱負的酷開,二者組CP,帶來的是一個新范本。與TCL雷鳥科技估值約為27億元相比,酷開的估值近百億背后不僅是終端數量+運營能力使然,還是技術的扎實、系統的出新和專注力所在。首先,酷開在OTT領域目前所擁有的近3000萬用戶,實際上相當于一個中大型的省級衛視的影響力,而全中國總量不超過一億臺可運營終端,也就是說誰與酷開合作,誰就搶占了客廳流量入口,誰的AI能夠進入酷開,誰就會成為客廳智能的老大。從這個角度來講,酷開估值的遠超對手就不難理解了。
再者,回顧酷開這短短幾年來的迅速發展,不難看出,酷開的轉變步伐非常大,從一開始作為一家互聯網電視終端品牌出現在大眾視野,到現在專注智能電視系統研發運營,聚焦挖掘智能大屏價值。我們甚至可以大膽猜測,酷開未來的定位是一家數據公司,而百度入場之后,雙方將構建一個OTT平臺的人工智能大數據庫。通過語音搜索幫酷開系統完成豐富的結構化的家庭人工智能大數據庫,支撐未來酷開OS系統拓展更多商業運營和持續變現的可能。掌握了未來客廳入口的門票和龐大而精準的家庭用戶數據庫,更有助于酷開扣準消費升級和90后年輕生代崛起兩個趨勢,繼續探索智能家居。可以說,未來酷開能夠產生的價值超乎想象。
而懂懂認為,"酷百"之后,或將有更多互聯網巨頭+電視廠商的合作案例出現,這對整個行業是有好處的,傳統電視市場有互聯網公司的精神、技術和模式進入,市場會有此發生一場洗牌。而馬太效應也有望在智能家居市場提前出現,眼下,正是攢資本、攢人氣的階段,提前進場者機會更大。
----------------------------------
微信關注公眾號"懂懂筆記"每天第一時間為您奉上最新最熱的科技圈資訊~
多年財經媒體經歷,業內資深分析人士,圈中好友眾多,信息豐富,觀點獨到。
發布各大自媒體平臺,覆蓋百萬讀者。
《小米生態鏈戰地筆記》、《微信思維》、《微信力量》三本暢銷書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