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 亚洲 日本-欧美 日韩 成人-欧美 日产 国产动漫-欧美 另类 精品一区视频-99久久精品免费观看国产-99久久精品免费

 

智能穿戴設備繼續改變著我們的生活

   2018-03-11 圖說智能家居4100
核心提示:智能穿戴設備繼續改變著我們的生活  智能穿戴設備的定義  智能穿戴設備(又稱可穿戴設備、穿戴式智能設備等)泛指內嵌在服裝
 智能穿戴設備繼續改變著我們的生活

  智能穿戴設備的定義

  智能穿戴設備(又稱可穿戴設備、穿戴式智能設備等)泛指內嵌在服裝中,或以飾品、隨身佩帶物品形態存在的電子通信類設備。具體來說,智能穿戴設備是把信息的采集、記錄、存儲、顯示、傳輸、分析、解決方案等功能與我們的日常穿戴相結合,成為我們穿戴的一部分,如衣服、帽子、眼鏡、手環、手表、鞋子等(圖1)。智能穿戴設備具備兩個特點:首先它是一種擁有計算、儲存或傳輸功能的硬件終端;其次它創新性地將多媒體、傳感器和無線通信等技術嵌入人們的衣著當中或使其更便于攜帶,并創造出顛覆式的應用和交互體驗。

智能穿戴設備分類

目前,智能穿戴設備主要有兩種分類方式,一是按照應用領域來劃分,一是按照主要功能來劃分。

從應用領域劃分來看,這里采用國際知名市場研究公司IMS Research的分類方法,即認為當前智能穿戴設備主要應用于四大領域:健身與健康、醫療與保健、工業與軍事、信息娛樂,具體產品約有20多種(表1)。

從主要功能劃分,大概可分為三大類:生活健康類、信息咨詢類和體感控制類(表2)。其中,生活健康類的設備有運動、體側腕帶及智能手環;信息資訊類的設備有智能手表和智能眼鏡;體感控制類的設備有各類體感控制器等。

智能穿戴設備市場競爭格局

  智能穿戴設備目前仍處于起步期,眾多企業開始發力。2013年以來,移動智能穿戴市場逐漸升溫,各類產品涌現,應用領域拓展百花齊放,但產業目前仍處于起步期,產品規模均有限,軟硬件格局偏碎片化,消費市場尚未大規模啟動。眾多廠商從2013年以來開始進入該領域,包括谷歌、蘋果、索尼、三星、Pepple、Nike、Jawbone、盛大果殼、映趣科技等國內外企業,先后推出智能眼鏡、智能手表、智能手環、智能鞋等產品。

  2014年智能穿戴設備再次成為科技產品熱點,三星、索尼等在原有智能手表產品之外,推出智能手環及新一代智能手表等新品。其他ICT大廠紛紛跟進,英特爾發布多款產品,包括智能手表、智能耳塞、智能耳麥等,愛普生、Lumus等推出了智能眼鏡產品,國內華為、中興、小米、百度、奇虎等智能終端廠商和互聯網公司也開始跟進智能手表、智能手環、智能眼鏡等產品領域,更多企業開始發力智能穿戴設備。

  智能穿戴設備尚未形成類似智能手機領域寡頭壟斷的局面,呈現多元化發展。可穿戴設備產品形態多樣,碎片化特征明顯,除了手環、手表、眼鏡等主流穿戴產品外,智能服裝、鞋、手套、書包、拐杖、首飾等其他創新穿戴產品也開始涌現,智能穿戴設備的應用場景和使用范圍正向服裝、家居、車載、安防等其他行業領域滲透,呈現出更加多樣化發展的新思路。各企業針對不同形態的產品優勢各不相同,導致市場群雄割據的局面。

  據分析機構Canalys的市場數據,在2016年上半年,全球智能腕帶銷量440萬件,而智能手表約180萬件,腕帶和手表是可穿戴設備市場上的主要產品。Fitbit和Jawbone等早期進入的初創公司在智能腕帶領域具有一定優勢,分別占據智能腕帶市場的前兩名,傳統ICT巨頭企業三星在智能手表領域呈現快速追趕態勢,憑借第二季度發布的多款新產品,其份額開始超過初創公司Pebble,與Pebble和索尼共同領銜智能手表市場。

智能穿戴發展趨勢

  1、智能穿戴市場將是開放的

  到目前為止,雖然三星、索尼、Pebble等廠商推出了智能手表;耐克、Fitbit等廠商占據了約90%的健身設備市場份額,但仍沒有一家廠商獨大。即便是三星推出了GalaxyGear,并試圖將其作為智能手表先驅在市場中推廣,但由于產品自身的不足,依然難獲用戶認可。

  所以,并非科技巨頭一定會成功,蘋果、谷歌或許也會進入可穿戴設備領域,加劇競爭。很明顯,如果想要統一市場,短時期內是十分困難的。

  2、健身設備將持續流行

  目前各類健身手環、腕帶等產品,可以說是最受歡迎的可穿戴設備,而這種現象也將持續下去。首先,是因為現代人逐漸注重甚至健康狀況,通過此類產品可以方便地監控每天的運動量和睡眠狀態,另外一個原因是 因為它們功能簡單、易于使用。隨著新型傳感器的出現,還有望出現更先進的設備,比如無創類的血糖監測設備等。

  3、更多品牌將出現

  隨著高通、英特爾等公司的進入,可穿戴設備市場將會出現更多新的品牌和產品。比如高通在2013年就發布了一款Toq智能手表,通過輕量級的系統實現良好的互動功能。預計芯片廠商會逐漸將可穿戴設備平臺化,推出更方便的解決方案;而由于設計制造可穿戴設備并不像手機、PC那么復雜,所以一些醫療設備公司、傳統手表廠商,都會嘗試進入可穿戴設備領域。

  4、將更多強調設計感及美學

  市場上絕大多數的智能眼鏡、手表等設備,看起來也都過于"科技化",而不是我們可以日常生活中的時尚單品。顯而易見,設計更時尚是一個趨勢,我們已經看到Pebble和Maran等品牌推出了更接近普通手表的產品,而谷歌眼鏡也在2014年推出了普通的黑框平光框架。

5、眼鏡和手表只是一個開始

  除了眼鏡和手表,可穿戴設備還會有什么形態呢?我們已經看到針對寵物的產品,新的生物識別技術也能夠被應用在更多產品形態中。 另一極有前景的領域則是服裝,比如已經有廠商在致力于研發通過按鈕可改變織物顏色的服裝、以及可測量紫外線的可穿戴設備。

  6、"物聯網"將與智能穿戴設備聯動

  "物聯網"也是時下非常流行的一種新技術,可以讓冰箱、洗衣機等家電與智能手機通過無線互聯網連接,實現更方便的智能應用體驗。同理, 如果物聯網設備能夠與可穿戴設備聯動,那么將極大地擴展使用場景,也是增加可穿戴設備賣點的一種有效手段。比如目前三星GalaxyGear,就能夠安裝應用程序,控制自家的智能冰箱。

  7、設備將擺脫手機獨立運行

  基本上目前所有的可穿戴設備都需要連接智能手機才能使用,擁有很大的局限性。所以某種程度上來說, 能夠獨立運行的設備將擁有更多賣點。目前市場中已經出現了獨立運行Android系統、支持3GSIM卡的智能手表,只是體積過于龐大,相信未來會有更完美的產品出現。

  8、價格將會下降

  早期的可穿戴設備價格都不算低,雖然很多設備看起來很精致、功能也不俗,但是用戶判斷它們的價值,主要還是從實用性來看。作為智能手機伴侶的智能手表、眼鏡等產品,售價宣兵奪主基本上讓用戶無法接受。所以,相信廠商們也會開始關注低端市場,推出功能更簡單的配件類設備,價格會出現較大幅度的下降。

目前,面向智能穿戴設備開發的應用較少。在應用程序的數量上,如Pebble智能手表有1000多種應用,而索尼智能手表有200多種應用,Gear則只有70多種。與智能手機產品用戶需求不同,各類智能穿戴產品面向不同的細分市場,所以智能穿戴應用的生態系統碎片化嚴重,這也是可穿戴應用較少的原因之一。開發人員為這些環境開發應用變得非常困難,時間和精力成本大大提升,而應用正是智能穿戴設備發展的關鍵。

  另外, 一些殺手級應用對于可穿戴設備的普及必不可少。而目前很多可穿戴應用仍然像是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應用的擴展,可穿戴應用需要打破這種模式,針對智能手機做不到的事情開發應用。未來占據智能穿戴設備重要市場份額的腕帶類設備在健康和健身類別將產生殺手級應用,一款原生于智能穿戴設備的廣泛應用,將有助于推動智能穿戴設備的普及和應用開發。

 
0
反對 0舉報 0 收藏 0 打賞 0評論 0
 
更多>同類智能輸送新聞
推薦圖文
推薦智能輸送新聞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怡鵬達  |  聯系方式  |  使用協議  |  版權隱私  |  粵ICP備2023057463號  |  粵ICP備2023057463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