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家庭是今年超級火爆的領域,一波波的硬件層出不窮,從智能路由、智能攝像頭、智能插座、智能空調到最近又開始興起的智能空氣凈化器,不過大多數冠以“智能“之名的硬件,僅僅是停留在能被手機遠程控制一下的偽智能,這樣反人性的體驗,已經成為行業之殤。那對于眾多焦慮的智能硬件創業者們,這個問題怎么破?
所謂的智能、所謂的不反人性,核心就在于需要應用,一個能聯網的硬件只是基礎,如何開發出深度應用才是關鍵。如同一臺智能手機,如果沒有微信微博等應用,那么和功能機有何區別,沒有應用的圖說智能手機就沒有移動互聯網的繁榮,同樣,沒有應用的智能家庭,也是不可能欣欣向榮的。
既然如此,為何智能家庭沒有誕生好的應用?實際上,十年前家電巨頭們就已經在謀劃智能家庭的方方面面,但是一直只聽到雷聲沒看到雨點,為何?彼時,沒有云、沒有智能終端,難以有應用的想象,失敗是必然的。
然而,現在有云、有智能手機了,為何市面上的智能家庭產品仍然只是有概念沒實質的偽智能呢?我想,核心問題是封閉。現在幾乎每一款產品都是一個獨立生態,從硬件、數據、應用都是獨立的,這導致了兩個結果:
一是廠商開發成本太高、難度太大。術業有專攻,擅長做硬件的一般不擅長做軟件,要打通從硬件到云到軟件,除非像蘋果那樣神一般的公司,對龐大產業鏈來說這是難以逾越的鴻溝,所以很難做出好的軟硬結合產品。
二是無法激活整個產業鏈的協同。沒有不同廠商硬件之間的互聯,沒有數據的共享和開放,沒有第三方應用廠家的參與,難以產生好的應用,想象一下,當你買了幾臺不同廠家的家電,數據存在幾個不同的平臺,控制要用不同的軟件,怎么會有好的體驗?
所以,建立智能家庭的應用生態是解決偽智能的關鍵所在。
硬件互聯、數據共享、應用開放,這是應用生態最核心的內容,說白了,需要有一個產業鏈上下游愿意使用的開放平臺。實際上,看到這個趨勢并想成為產業整合者的公司并不少,細數大致有下面五個流派。
第一類是智能家電廠商,比如三星、海爾等。他們擁有著終端產品占有率的優勢,他們的核心是以自家的產品為核心構建平臺,你要控制家電,必須接入他們的協議和平臺,比如三星的Smart Home和海爾的U+,之前海爾還推出過用土曼手表控制海爾家電的案例。
第二類是智能硬件方案廠商,比如Broadlink、杰升等,本身在做智能硬件,同時也在幫助傳統企業提供硬件智能化的方案,他們擁有整體方案優勢,然后據此也希望將其方案成為業界通用的平臺,幫助更多硬件互聯。
第三類是智能路由器/網關廠商,比如小米和國外有名的Wink Hub等。由于路由器/網關天然擁有連接中心的地位,因此小米們希望借此統一整合其他的產品,形成事實上的平臺。
第四類是操作系統廠家,也就是蘋果和Google。蘋果漸行漸近的Homekit就是提供了智能硬件連接IOS的整套服務,想要和iPhone手機無縫對接,那是硬件廠家夢寐以求的事。
第五類是純互聯網公司,比如百度在近期發布的智能家庭軟件平臺,提供從模組端、路由器端、云端和客戶端的 sdk等幾個部分,其更強調的是能力提供,包括接入了百度大數據和百度大腦以及語音和手勢識別,這是互聯網公司吸引眾多硬件廠商的核心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