礪劍集團領銜,深圳走出軍民融合新路 2017深圳軍民兩用高新技術峰會實錄分論壇一:“軍民兩用技術產業化發展模式研討”由礪劍集團辦公廳袁丹主持
遠望智庫特約研究員徐旭、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企業監事委員會委員四川省戰略性新興產業促進會專家咨詢委員會成員曾剛、中京消安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霍春望、礪劍防務技術集團副總裁幸智敏分別就科技領域軍民融合發展形勢與軍民兩用前沿技術發展趨勢、破除創新要素壁壘推進軍民科技協同創新、基于政府對于城市公共安全管理暨智慧消防的一些淺見以及兩用技術雙向轉移和產業化模式經驗分享進行了深入探討。
遠望智庫特約研究員徐旭進行了《科技領域軍民融合發展形勢與軍民兩用前沿技術發展趨勢》專題報告,其認為國防科技工業是軍民融合的重點領域;軍民科技協同創新及其產業化發展,是國防科技工業實現“小核心、大協作、專業化、開放型”重塑的源動力和突破口。“能打仗、打勝仗”,要求軍隊裝備采購向戰斗力采購轉變,科技既是裝備采購的源頭,更是最具革命性影響的戰斗力要素。正確引導和充分釋放這一要素是興軍強軍關鍵。
作為重點,徐旭對中央和地方政府層面軍民科技融合發展形勢,從國家科技創新頂層設計、軍民科技協同創新、戰略性科技創新資源的軍民共建共用共享、軍民科技融合創新的激勵政策、軍民科技的區域融合創新等五個方面進行了詳盡闡述。分享了依托改革后的國家科技計劃,在海洋、網絡、空天、新材料等重點領域,凝煉形成和部署安排了網絡空間安全、地球觀測與導航、深海關鍵技術與裝備等20多個軍民融合重大創新任務。對應的,徐旭也分析了軍隊層面軍民科技融合發展形勢。他指出在軍隊層面,軍民科技融合發展的主陣地和突破口是裝備預先研究。有五個特點:一是信息更加透明;二是準入門檻降低;三是競爭環境改善;四是轉化應用加強;五是熱情不斷高漲。
最后,徐旭進行了軍民兩用前沿技術發展趨勢分享。要把握前沿技術發展趨勢,有兩大維度:一是技術的自然屬性;二是技術的社會屬性,特別是社會應用需求屬性。
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企業監事委員會委員、四川省戰略性新興產業促進會專家咨詢委員會成員曾剛在《破除創新要素壁壘,推進軍民科技協同創新》中指出,軍民融合發展國家戰略的“軍”是指軍隊和國防建設,“民”是指經濟和社會發展,軍民融合的基本內涵就是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融合發展,逐步構建軍民一體化的國家戰略體系和能力。他強調科技軍民融合要關注創新性最強、發展速度最快、附加值最高、輻射帶動性最強,具有基礎性、先導性和引領性。
針對下一階段科技軍民融合工作,曾剛從軍民科技創新價值鏈分析,指出我國的全要素生產率增長較快,但與美國差距仍然較大。最后,他提出了全方位協同的解決思路。
中京消安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霍春望在《基于政府對于城市公共安全管理暨智慧消防的一些淺見》中首先分析了消防安全現狀和國家政策導向,從突出問題出發提出了相應的解決辦法,1)以安全、治安、維穩為主線;2)以落實單位主體責任、部門監管責任、政府領導責任為導向;3)以服務實戰、突出應用、防消結合、社消融合為宗旨;4)以構建實時完整、匯聚共享的城市公共安全基礎數據庫和高效、聯動的城市應急救援體系為終極目標。其后,其介紹了中京消安六大核心服務體系:1、城市公共安全基礎數據庫平臺;2、城市公共安全移動信息化系統;3、全景三維繪制系統應用;4、城市公共安全消防設施物聯網系統;5、模塊化智慧消防站;6、職業化城市應急救援隊伍。
礪劍防務技術集團副總裁幸智敏在《兩用技術雙向轉移和產業化模式經驗分享》中再次提到,礪劍集團以軍民市場需求為導向,大膽進行模式創新,突破體制障礙,通過“原始創新、二次研發、產業實體、資本投資”的全鏈條良性循環,解決了科研成果資本化最后一公里問題。幸智敏表示將礪劍集團將繼續對標全球科技創新高端,作為軍工技術與市場應用的連接器、民品軍用的輸送器、軍民融合的功率放大器,在“創新驅動+軍民融合”國家雙戰略的大好背景下,構建起國內外領先的尖端技術產業集群,打造中國首家平臺創新型混合所有制大型科技集團,按照軍民融合體系級供應商標準,對標美國洛克希德馬丁,力爭成為創新驅動和軍民融合發展戰略有機結合浪潮中的一面旗幟。
最后,幸智敏表示,礪劍集團愿與社會各界就軍民融合產業發展模式、技術成果轉化、項目孵化落地、市場供需銜接、園區建設運營、資本融合助力、軍轉民、民參軍等方面進行全方位合作,共同締造軍民深度融合生態鏈。
論壇最后,參會的上百位嘉賓就兩用技術產業化一些核心問題進行了現場討論,氣氛熱烈。
請點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