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自動化技術的發展,人們對于產品精度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在化工、石油、電力、制藥、白酒、印刷、電池、食品與飲料等多個領域產品的制造過程中,密度、濃度測量的準確度更是直接關系著產品的質量問題。因此,眾多儀表企業都致力于密度和濃度測量技術的研發與應用,中山市三易測量儀器有限公司(下文簡稱“三易”)就是其中的佼佼者。今天,我們中國智能化網(www.zgznh.com)的記者有幸采訪了三易的聶總,在此感謝聶總在百忙之中抽出時間與我們一起分享三易的事跡。
三易是一家專注于在線密度計、在線濃度計的研發和生產,尤其對酒精、氨水、尿素、石灰乳、切削液、雙氧水、元明粉、氫氧化鈉、硫酸等介質密度、濃度的測量有豐富的經驗的企業,并擁有數十項專利及軟件著作權,通過對工藝長期深入的研究,三易目前已成為白酒釀造、制藥、化工、食品與飲料、印染、電力、電池等復雜行業高精度密度、濃度在線測控產品和完善的解決方案的提供商。
易之要義 是為三易
想必每一個聽到“三易”的朋友都會對這個名字有相當大的好奇心,畢竟一聽就知道這個名字一定有著相當的含義,當我們中國智能化網(www.zgznh.com)的記者問及至此時,聶總似是早有準備,不疾不徐,含笑而答,充滿了風度。
“三易”是什么?從字面看,易有三義。
其一,簡易,簡單容易的意思,物生于簡,事成于易,行事要以簡要為先。
其二,改變,變化的意思,一切有生命的東西,都處于變化之中,世間最大的力量是改變的力量。
其三,換位,交流的意思。思想在交流中產生,行為在交流中精進。
易是自然界中最原始的東西,它蘊藏著無窮的力量,而人賦予其內在的精神實質。以人為本,符合自然,福利社會,是易之要義,也是企業存在之根本。
人是企業的基礎,物為人用,人才是創造的源泉,企業成員是企業的根本。人來自自然,來自社會,有他的自然屬性和社會屬性,企業本身就是一個小型的社會,將人組織起來,創造財富與精神。
三易精神:簡易、改變、交流
三易文化:以人為本,符合自然 ,福利社會
三易成員:財富,愉悅 ,安全
簡易、改變與交流,其作用是優化企業內部運行的法則,降低運行成本,獲得更佳生存條件。
一切關系,其實就是人與自然的關系,人與社會的關系,人與人的關系。人與社會的關系實質上也是人與人的關系的復合。人與自然的關系衍生出的是技術問題(當然不僅僅是技術問題,因為人本身是自然的一部分),對企業而言,最重要的是處理人與物(財),人與人的問題,歸根到底還是人與人的關系。優秀的企業文化,能讓這些問題得到順利的處理。簡易,改變與交流,為解決這些問題提供了指引。
企業成員,作為一份子加入企業,創造財富,也要分享財富,還要享受創造過程的愉悅以及未來的安全。今天的財富是昨天的創造,愉悅在當下,并為未來提供安全。
地勢優異 得天獨厚
當我們中國智能化網的記者問到為何選擇在華南發展的問題時,聶總很是樂意的和我們分享了這些。
三易位于華南珠三角地區,而珠三角地區作為我國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擁有雄厚的制造基礎、完善的設備基礎、物流服務和開放的市場經濟。而三易位于珠三角的核心工業圈——中山市,不僅依托這些優勢,且附近更是科研機構眾多、高校云集,真可謂是得天獨厚。三易在這里扎根,并不斷學習,汲取養分,進而茁壯成長。
改革開放三十年的發展培育了大批的產業人才和管理人才和信息化人才。珠三角產業集群發達,但有影響力的儀表企業并不多,大多儀表企業小而分散。對內地而言,產業集群少,儀表企業往往是本地區的唯一支柱產業,受政府的支持力度一向很大,珠三角有影響的產業多,并且多以出口為主。
全球金融危機之后,產業格局正在改變,華南對國內市場的重視加強,而儀表行業的發展也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視。如今的三易已成長為國內密度、濃度測量領域極具代表性的制造公司。與此同時,三易攜手新加坡MOVA集團,結合雙方技術優勢,布局全球密度、濃度測量儀器儀表市場,為此,三易提出了“用三易格調定義華人榮耀,以鼎之名樹全球儀表標桿”的宏偉目標并踐行著。
韜光養晦 順勢而為
在了解到三易的一些發展情況之后,我們問了聶總關于三易的發展問題,聶總意氣風發的和我們講述了相關事宜。
“我們三易立足于華南地區,把本土化和市場化作為立足點,多年來一直專注于OEM生產,精于產品,專于研發,因此在品牌推廣方面一直做的較少,所以三易儀表在全國范圍對大家來說還是相對比較陌生。”這是聶總和我們說的三易以前的發展狀況。一直專注于產品和研發,在如此喧鬧的世間還能靜下心來鉆研其中的難度可想而知,我想也只有用“工匠精神”才能用來形容了。
三易經過了多年的韜光養晦,如今隨著智能化時代的到來,三易也到了出山的時候了,一劍即出,鋒芒畢露,而對此,聶總也談了他的觀點。
對于一棵樹而言,要想長得枝繁葉茂,首先得深深的扎根于地下,吸收來自土壤的營養和水份。有一種竹子叫“毛竹”,四年也不過長3厘米,但是到了第五年卻是每天以30厘米的速度增長,只用6周就可以長到15米,四年間,“毛竹”扎根于地下數百米,才有第五年的瘋狂漲勢。三易這些年所做的并不是沒有成長,而是在扎根,很深很結實的根,等到時機成熟,將會一發不可收拾。
三易多年來的做法,就是對于扎根的認知和對自身的認知。“三易”,就是簡易、變易,不易。我們始終認為,越是簡單的東西,越有生命力,但事物在不斷變化中,才能生出新的更好的東西。有生命力的事物都處于變化之中,企業也一樣,在不同的階段有不同的形式與內容,這就是今天與中國智能化網合作的原因。在此感謝中國智能化網為我們提供了良好的平臺,與眾多同行之間搭建了溝通的橋梁。“養”的目的是為了“用”,一直“養”下去那就是沒用了。還有“不易”,就是不變的意思,始中不能改變的是企業的專注精神。這就是“三易精神”。
如今正處于工業巨變的時代,一切都在改變,中國從昔日的制造大國,一步步變成全球制造強國,在這個過程中會有強大的企業出來,同時也有大量的企業出局。正當此時,就是我們三易出山的時候了,此時我們不出來,誰出來呢?早十年出來,時機不夠,多努力也沒用,晚十年出來,時機已經過了,所以說順勢而為才是最重要的。儀表行業正處于這樣的路口,對我們來說,是機遇也是挑戰。
縱觀儀表行業,十幾年以前,以國有企業為主,都是地方性大型企業,體制改革后,逐漸成長出大量的小儀表公司,這時儀表行業是走“大”,但并未走“強”,某種程度上說是走“弱”。這是儀表行業走向“分”的時代,這是大趨勢,沒有人能改變,五年前,局部地方大型的儀表集群成長起來,這時分散的小儀表公司已經失去了競爭力,逐漸退化為工程服務公司。此時已從“分”的大勢走向“合”的大勢,這正好趕上中國制造的產業升級。我們的作為正是順應這種大勢。
后記
整個采訪過程之中,聶總可以說是很詳細的為我們中國智能化網(www.zgznh.com)介紹了三易的情況,期間更是提到了三易的“工匠精神”,可惜由于時間關系并沒有來得及詳談,不失為一種遺憾。在和聶總的交談中我們也更是認識到時勢的重要性,更認識到應順勢而為,憑借大勢,才能走的更長、更遠。
版權所有:中國智能化網,作者汪超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