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逆流色譜由北京新技術研究所張天佑教授于上世紀90年代引入中國,并在中國得到快速發展。與HPLC相比,HSCCC進樣量較大,最多可達數克,是HPLC的數百倍;與常壓、低壓色譜相比,HSCCC的分離能力強,有些樣品經一次分離即得到1個甚至多個單體,且分離時間短,數小時即可完成,純度多在98%以上。高速逆流色譜進入中國迅速與傳統制備色譜搶占市場,并取得一定數量的市場份額。2005年前后在中國市場可以購買到的國際上主流逆流色譜儀器生產商有:美國pharmatech,英國dynamic,北京新技術研究所,上海同田等幾家公司。從2005年至2010年,高速逆流色譜在中國市場每年保持30%以上的發展速度,其中上海同田生物技術有限公司在產品、團隊、市場營銷的綜合組合上占有優勢,成為高速逆流色譜市場行業龍頭企業,其在中國市場上的市場份額達到80%,既中國市場每賣出10臺高速逆流色譜儀其中8臺來自于同田生物,同田生物也于2012年在上海股交中心成功掛牌。
但是高速逆流色譜技術也有它的不足之處。高速逆流色譜作為一種比較新穎的分離方法,影響因素主要有溶劑體系的選擇,旋轉速度,流動相的流速,溫度等影響。溶劑體系選擇 即條件的摸索,相當于傳統色譜摸流動相的條件,不同的是高速逆流色譜條件的摸索主要是指樣品在固定相和流動相兩者之間的分配的比值,待分離的樣品的K值最好在0.6-1.5范圍之內,這樣才會有一個好分離效果。溫度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參數,溫度恒定對體系的重復性有著決定性的影響,比如說冬天、夏天可能同一個溶劑體系就會有著不同的分離效果。也就是說高速逆流色譜的應用工藝摸索效率較低,影響高速逆流色譜技術的發展。
逆水行舟,不進則退。由于應用技術開發和市場拓展的不足,從2010年開始高速逆流色譜市場逐步萎縮,整個高速逆流色譜市場容量急劇下降,不足行業高峰期的一半。原來的行業龍頭企業上海同田生物技術有限公司2016年的高速逆流色譜銷售額只有600萬人民幣,不到其銷售高峰期的一半,公司核心團隊人員流動,原總經理程杰、副總經理張曉旭均已離職,現任總經理鄧力與同田生物創始人鄧秋云為父子關系。
同田生物2016年年報銷售數據如下:
高速逆流色譜市場何去何從,這是制備色譜市場的儀器生產企業不得不面對的問題。尷尬的市場現狀讓前幾年躍躍欲試準備進入逆流色譜市場的儀器公司望而卻步,目前中國市場上高速逆流色譜供應商只有同田生物和英國dynamic。但是高速逆流色譜技術在天然藥物的分離純化領域又確實存在其獨特的技術優勢,市場走到今日,是技術的問題還是管理和市場推廣的問題還有待商榷,市場的起伏是否只是未來逆流色譜技術和市場高速發展的小插曲也讓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