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發展人工智能有全球優勢
時代的推移和技術的發展,讓人工智能逐漸從神壇走向了人間,時至今日,中國人工智能的發展已經不再是空中樓閣。當中國人口紅利逐漸消失,人力成本遞增,以人工智能為代表的新技術代替人工存在巨大的市場需求。工信部統計數據顯示,2016年中國人工智能市場規模達239億元,預計2018年將有望超過380億元。
業內人士稱,PC互聯網時代,中國是100%的追隨者;而在移動互聯網時代,中國有許多產品創新和大膽嘗試;時至人工智能時代,中國在商業、技術、市場、資本等方面均具有領先優勢,一定會在產品等方面有更多更好的創新。
截止今年,中國在人工智能方面的發展已有近30年時間,隨著綜合國力的提升,中國人工智能的技術研發能力正在逐漸提升,技術的不斷突破,也推動了人工智能在我國的應用領域不斷得到拓展,促使我國人工智能市場規模較快增長。中國作為世界最大新興經濟體,正積極采取措施緊跟人工智能科技浪潮,開拓人工發展“新紀元”。
BAT看好人工智能,身先士卒積極嘗試
當人工智能成為炙手可熱的潮流風向標時,互聯網BAT大佬首當其沖,憑借其資金和平臺優勢,搶占競爭先機。百度經歷了由PC互聯網轉型移動互聯網、信息平臺轉型服務交易平臺的失意,當巨頭地位受到挑戰時,人工智能成了下個時期發展的救命稻草。李彥宏強調百度將戰略轉移,全軍壓進人工智能。
近日,騰訊也宣布在美國西雅圖成立人工智能(AI)實驗室,還推出了智能語音助手“騰訊叮當”,具備精準的前端語義識別,并能提供能夠迅捷精準互動反饋的人工智能助手。依托騰訊云的積累,騰訊瞄準未來市場,不斷探索在互聯網金融、互聯網醫療、云存儲和流媒體等領域的應用。
而阿里的人工智能更多是運用在電商、物流等零售服務業務體系內,如淘寶天貓、菜鳥網絡、螞蟻金服。阿里的人工智能注重的是賦能商業,配合云計算、大數據對阿里的電商物流乃至物聯網體系對具體的企業進行賦能,尤其是制造業企業。
微鯨聚焦大屏人工智能,搶占智能電視競爭藍海
人工智能已經成為當今企業發展的中堅力量,爭奪AI最新話語權是行業最新動態,大公司有資源、數據、規模和技術能力,而小公司更需要聚焦,選場景、選應用,同樣擁有發展機遇和挑戰未來的可能。
在人工智能電視領域,創新者微鯨一直走在行業的前沿,在競爭越來越同質化的當下,充分發揮其“媒體+科技”的基因優勢,專注家庭娛樂領域,不浮夸,不浮躁,穩扎穩打,不斷探索人工智能在大屏端的應用,篤定服務客廳的人工智能語音電視將是下一個流量金礦。
早在2015年,微鯨就和智能語音界的老大科大訊飛合作,打造了藍牙語音遙控,用聲音遙控指令。隨著技術升級迭代和對于大屏端應用不懈探索,微鯨現在已經進入智能語音2.0時代,可以實現智能情緒識別、精準內容點播、日程提醒等個性化智能服務,此外,微鯨不斷探索更加人性化和智能化的遠場語音功能,讓電視不僅能一秒召喚,更能脫離遙控器,懂你所需。
開放的微鯨更是與美國麻省理工媒體實驗室達成合作,在多媒體交互領域進行前沿探索。時至今日,微鯨又攜手人工智能界巨頭微軟,“雙微”合作率先實現了人臉技術在大屏端的首家應用,推出了極富場景化的“人臉識別兒童鎖”、“明星臉匹配”等功能。總之,具有創新和前瞻精神的微鯨,搶占了智能語音電視藍海,專注、極致、開放,用科技匠心回饋廣大用戶的厚愛。
人工智能包括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行業應用,四個層面。其中,云計算是獲得數據的前提,大數據是人工智能的前提,而行業應用則是保證企業能夠生存,以及人工智能得以發揮效用的關鍵。前三個層面是行業應用的一個基礎,行業應用是一個人工智能企業能夠生存和發展的動力。
霍金曾說過“也許我們所有人都應該暫停片刻,把研究重點從提升人工智能能力轉移到最大化人工智能的社會效益上面。”就像人工智能在電視大屏領域的探索可以讓家庭娛樂更加有溫度和凝聚力一樣,未來,相信人工智能會用更自然成熟的交互讓生活無比簡約美好。